(“厦门实践”调研行)从湖到海湾:36年海洋生态保护的厦门实践

发布时间:2024-11-18 10:37:22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厦门1月22日电 (记者 杨伏山)“厦门海湾从开发无度无序,资源冲突、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九龙闹海到今天美丽海湾的蜕变,我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华生22日在厦门对 中新网 记者说,厦门美丽海湾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是厦门不断开拓创新,从湖扩展到海湾,应用到厦门整个海洋生态治理中。

  筼筜湖的美丽蝶变

航拍厦门筼筜湖以及周边的城市美景。  中新网 记者 王东明 摄

  位于厦门岛西部的筼筜湖,旧称筼筜港,与海相通,面积达10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初,围海造田、筑堤围湖,使筼筜港从直通大海的天然避风港,沦为一座相对封闭、仅留下1.6平方公里水面的潟湖,而改称筼筜湖。

  伴随20世纪80年代筼筜湖湖区周边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各种污染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这里湖水变黑,鱼虾几近绝迹;湖区杂草丛生,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路人掩鼻而过,成为厦门民众羞于启齿的“臭水湖”。

  1985至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亲自谋划、推动筼筜湖综合治理,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

  洪华生说,这一重大决策,推动了昔日黑臭的筼筜湖蝶变为今日的厦门“城市会客厅”,成为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人海和谐的实践路径

厦门市民和游客在筼筜湖畔游览。  中新网 记者 贾天勇摄

  当年在厦门大学从事海洋环境科学教育的洪华生告诉记者,她作为首届厦门海洋专家组组长参与了1994-1998年 UNDP/GEF/IMO“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厦门示范计划”项目和厦门海域的一些生态整治工作。

  在她看来,厦门海洋综合治理成功经验总结为“综合协调、立法先行、联合执法、科学支撑、公众参与”,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治理筼筜湖理念的进一步体现,被国际海事组织作为“厦门模式”,在国际上加以推广。

  “实践证明厦门美丽海湾建设的经验是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和谐美好、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她说。

  36年来,厦门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之路,以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官方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4年至今,厦门市先后开展五期筼筜湖综合整治,共投入资金约19.9亿元,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

  绿色发展的生态样本

  筼筜湖治理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体现人民至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其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堪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理念的不断深化,其经验做法在厦门岛内岛外、市内市外和福建省内省外得到复制推广,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从初始污染治理到生境修复,再到多要素的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既满足了民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也提升了城市品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20年4月,柯玉宗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调到厦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担任局长,参与到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柯玉宗对记者说,我们就是从筼筜湖成功治理出发,积极探索开展从“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实践,打造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厦门样本,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何伯星说,厦门市创新发展和接续落实筼筜湖综合治理二十字方针,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包括创新发展“依法治湖”,全要素推进依法治污;创新发展“截污处理”,全市域实施正本清源;创新发展“清淤筑岸”,全方位开展系统修复;创新发展“搞活水体”,全链条加强陆海统筹;创新发展“美化环境”,全方面拓展“两山”转化。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伟中认为,如今筼筜湖湖区生态修复已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样本。“从筼筜湖到厦门全域,从生态样板到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绿色发展理念已贯穿到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筼筜故事馆。  中新网 记者 贾天勇摄

  漫步筼筜湖畔,位于白鹭洲东公园的“筼筜故事馆”,与“筼筜书院”形成景点群落,成为厦门市民和游客打卡之地。“筼筜故事馆”从筼筜湖前世今生讲起,重现古渔港的厦门城市记忆,更生动展现筼筜湖五期综合治理和厦门市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彰显这个美丽城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区建设的决心。(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