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3:08:35 来源: sp20241221
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减轻产粮大县财政压力,解决种粮农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保护和调动重农抓粮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近日印发《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聚焦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持续加大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营造鼓励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多产多补的正向激励机制。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积极性、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得实惠有发展,是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强化对主产区的财政奖补力度,到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再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种粮抓粮积极性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提升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是促进种粮农民一心一意谋生产的重要方面。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农民多种粮,中国人的饭碗才能多装粮。现实中,受粮食生产成本上涨、种粮比较收益相对较低、粮食生产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一些农民收益有限,种粮意愿不高。《行动方案》要求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聚焦产粮大县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就是要在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同时,更好改善生活;就是要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着力解决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一老一小”等高频服务问题,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方位消除种粮的后顾之忧。
补齐产粮大县公共服务短板的措施,体现了普适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要看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能落下一地一人。同时,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确定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设施差异化支持政策时,把粮食产量、粮食增产情况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有助于形成多产粮多支持的正向激励与良性循环,倒逼地方政府在粮食生产上不松劲不泄气。
改善公共服务,最终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标准。《行动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明确了“四个联动”的要求,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其中,供需联动,就是以需定供、以供引需,根据需求优化布局;软硬联动,就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领,统筹人员、经费等要素资源投入,确保项目持续发挥作用;资金联动,就要一钱多用、多钱一用,让财政、金融等资金形成合力;政策联动,就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长效支持机制。好的公共服务项目不在于摊子有多大、名头有多响,而在于好不好用、经不经济。各地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大拆大建、形象工程,真正将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美好生活正在创造。让农民生产粮食和改善生活齐头并进,各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让更多优质服务资源沉下去,送到老百姓身边,2030 年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为种粮农民带来更多福祉,为端稳中国饭碗夯实民生基础。
(责编:尹深、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