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5:30:50 来源: sp20241121
近日,山东淄博一场“白血病患儿妈妈拾金不昧”与“店主心怀感恩义卖棉被为患儿筹医疗费”的双向奔赴感动众多网友。昨日,店主刘晓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从河南商丘到山东淄博卖棉被,7400元货款不小心被叠入棉被。王女士买回家发现后,主动报警送回。刘晓敏得知王女士的儿子患白血病,目前正在治疗急需用钱,于是决定义卖为孩子筹医疗费。刘晓敏义卖的棉被共计800多条,价值约10万元,目前已卖出500多条筹了近6万元。
有人一次性买下180条棉被
刘晓敏来自河南商丘,开着一家棉被工厂。12月中旬,她带着两名业务员,装了满满一车四五百条棉被到山东淄博出售,从12月19日开始摆摊。21日,刘晓敏正常摆摊卖棉被,一位女士买了棉被不久后,带着警察找过来,问她是否丢了东西。“这时我才知道,业务员叠被子时把我放在棉被上的7400元货款叠进去了。王女士从我这里买走了棉被,回家打开后发现了钱,主动报警送了回来。我很感激,拿出一部分货款要答谢她,但她不收。她说,能送回来就不会要,如果要的话就不送回来了。”
随后,刘晓敏加了王女士的微信。那天下午吃饭时,她翻看王女士的朋友圈发现,其8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目前正在治疗,也急需用钱。“在这种情况下她还把钱给我送回来了,这种爱值得我传递下去。我就跟我老公商量,想把车上的棉被捐给她。”
王女士在济南陪孩子看病,捐了这些棉被如何变现是个问题。“我们当时摆了几天摊,剩余的棉被大约有200条,我想挪个地方,后来就求助当地媒体,王女士的爱人也来帮忙。当时我们的货车出现了问题,一位修车的小哥过来给我们修了,了解了我们的情况,不仅没有收修车费,还买了两床棉被支持我们。”刘晓敏说,“淄博的爱心市民给了我信心,22日挪了地方后,我就决定进行棉被义卖,给王女士的孩子筹医疗费。”接下来的几天,刘晓敏在义卖棉被时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
刘晓敏说,最近这几天,当地一家公益机构为他们提供了免费住宿,有志愿者帮忙义卖,还有爱心市民送来吃的用的。还有爱心人士为了让刘晓敏早点卖完棉被回家,一次性买下了180条棉被。
淄博微爱火种公益团队的负责人王伟表示,了解到王女士和刘晓敏的故事,他觉得这是一个善良的人遇到了一个感恩的人。在感动之余,他们也希望能传递这份爱,因此为刘晓敏提供了住宿,并买下了60条棉被。“主要是想帮着把这些爱心棉被尽快变现,把钱交到王女士手上,给孩子治病。接下来的元旦、春节,我们也打算去探望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把这些棉被送给他们。”
义卖筹款已近6万元
一口气买下180条棉被的柳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是淄博本地人,做建材生意,在新闻上看到刘晓敏和王女士之间的故事,因为天气太冷,为了让刘晓敏早点卖完棉被回家,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花2万元买下剩余的180条棉被。“碰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可能这么做,最近甘肃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刚好也需要防寒物资,我们打算把这些棉被捐赠给灾区。”
到25日,刘晓敏捐出的第一批200多条棉被均已卖出,得知王女士孩子的医疗费缺口仍较大,她和爱人商量后,决定再捐出600条爱心棉被继续义卖。“我也是当妈妈的人,看着王女士的孩子生病,她的焦急和无助我感同身受。我老公把第二批爱心棉被又给我装车运过来,26日下午就到了。”
在义卖时,原价150元一条的棉被,刘晓敏有时100元也卖。元旦来临,厂里比较忙,工人们需要她,家里的孩子也需要她,刘晓敏打算28日摆完摊就回河南。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天淄博起了大雾,买棉被的人不多,28日下午她已经收摊了,准备回河南。“王女士在济南陪孩子治病,我准备把剩余的约300条棉被送到济南,让她继续卖。”
刘晓敏说,截至目前,加上王女士在济南卖出部分,卖出的爱心棉被有500多条,共卖了近6万元,钱她已经都给王女士转过去了。“开始义卖后,我们做了海报贴在货车上,介绍了王女士拾金不昧和我们捐棉被义卖的情况,把收款码直接换成了王女士的收款码。”
“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王女士目前正在济南,28日下午她的孩子要开始第十次化疗,预计要住院半个月。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孩子确诊白血病之后,自去年10月开始化疗,前前后后住院21次。今年12月复发后,又开始了化疗,“如果这次化疗效果不理想,可能要换治疗方案。”同时,剩余的爱心棉被王女士存放到济南市槐荫区经五纬六路路口东北角的爱心厨房售卖,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到此购买。“想把这些棉被尽快卖出去,如果无法变现,到时候我再把这些棉被给刘姐(刘晓敏)发回去。”
说起送还货款的事情,王女士坦言,自己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没想到刘姐能这样帮助她和孩子。“刘姐已经帮助我们很多了,真的特别感谢,但我们担心这件事给她带来压力,也不想过多去消费大家的爱心。希望这件事能慢慢回归平静,顺其自然。”
刘晓敏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到淄博卖棉被本是一次寒冬远行,但她感受到了很多温暖,最后成了心甘情愿的义卖。“虽然卖棉被的钱带不回去,但带回了满满的爱,我也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刘晓敏说,她的工厂做的是线下产品,创新不太多,经过此事之后,她也更有动力回去把业务调整,争取把工厂做得更大更好,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文/本报记者 戴幼卿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