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4:45:03 来源: sp20241114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同行,分享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跨国巨头药企加码在中国的产能布局,推动创新产品本地化研发生产落地。例如,3月份,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阿斯利康宣布,将在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
笔者认为,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人才技术红利等三大红利持续释放,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健康产业,共享发展红利。
政策红利方面,国家层面持续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外资在中国发展健康产业。例如,《行动方案》提出,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而在此之前,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禁止项。在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基因治疗领域投资布局,有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实现国内企业与全球同行同步竞争、携手发展,共享新一轮生物技术发展机遇。
市场红利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健康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外资药企披露的财报数据更加佐证了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赚钱能力。例如,2023年,默沙东中国区收入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阿斯利康中国区收入为5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诺和诺德中国区收入达到2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诺华中国区收入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众多制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呈现增长态势,展示出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人才技术红利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鼓励医药研发创新,吸引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实现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进步,推动创新药物器械研发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健康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可以让外资企业高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更好地赢得全球市场机遇。
当前,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创新药企以及优质研发管线中“淘金”。百时美施贵宝、诺华、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选择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入)模式与国产创新药合作;部分跨国药企宣布收购中国创新药企,例如,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成为首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跨国药企完整收购的案例。
总之,中国拥有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沃土,随着我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健康产业终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