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回望新疆2023⑨丨栽梧引凤

发布时间:2025-01-11 05:47:31 来源: sp20250111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新疆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西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回望2023年,可以清晰找到答案。

  这一年,新疆把人才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设立用好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启动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的一项项重磅举措,展示了新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信心和底气。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改变正在发生。

  顶层谋划

  ——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前不久,2023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5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新疆37家企事业单位组团,在这个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会议上,向高层次人才抛出橄榄枝。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同台竞争,133份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简历投给了新疆。

  2023年,从春到冬,从高校到人才市场,从疆内到全国,一场场人气爆棚的招聘会,一份份欣然签下的就业意向书,体现了各领域人才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向往,实现了新疆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2023年12月6日下午,“职引未来 就在新疆”校园专场招聘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体育馆举行。本次招聘会上,85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教育、传媒、文化艺术、信息技术、保险及医药等1500余个岗位,供3000余名大学毕业生选择。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秦梅花摄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五湖四海用人才,是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然而,过去一段时期,经济欠发达的新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强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新疆迎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开放前沿,在推动“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南疆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道路上,在实现乡村振兴、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蓬勃发展的新疆,处处呼唤人才。可以说,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新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人才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召开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切实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好新疆人才发展基金,培养和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强待遇等各方面保障,集聚各类科技人才在新疆建功立业。

  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人才培养集聚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政策和机制,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加快培养引进战略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创新推进干部人才援疆,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各民族人才。

  自治区党委不仅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还到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调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工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内化学化工、医疗、水利等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听取院士专家的建议。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倾听,一次次部署,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与长远谋划。

  一年来,新疆通过比较优势,找准定位发力,研究具有区域特色人才发展的路径方法,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特别是重磅人才新政的集中发布,让外界感受到新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迫切渴求。

  人才优先

  ——塑造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被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吸引,2023年4月,杨帆博士从西安理工大学来到新疆,成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将自己擅长的水处理研究与新疆的荒漠化、盐碱化治理相结合,很快便在科研领域有了新收获。单位帮杨帆申报的自治区“天池英才”引进计划青年博士项目最近顺利获批,将获得2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和40万元经费资助,让其心无旁骛搞科研。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回望2023年,新疆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尤其是筹集100亿元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用于保障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以前所未有的人才投入,来推动人才工作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重磅消息一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海内外人才的广泛关注。这样的大手笔,对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财政资金并不充裕的西部边疆地区而言,难能可贵。此举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新疆释放出的加快人才事业优先发展的强烈信号和满满诚意。

  这是谋深谋细的创新之举——

  2023年,新疆着力构建事关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人才支撑体系,把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人才计划的牵引拉动上,创设“2+5”重点人才计划体系,这也是新疆人才发展基金支持的重点。

  “天山英才”培养计划和“天池英才”引进计划2个综合性人才计划,前者重点在稳定和激励新疆本土人才,后者着眼高精尖缺、旨在解决“燃眉之急”。这与5个面向产业重大人才项目相互衔接配套,构建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人才计划体系,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强劲势头。首批共有5600多名入选人才和团队,其中支持培养本地人才1063名、引进高层次人才743名。

  2023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窦盈莹团队“抗污自清洁超疏水光伏面板的研制”项目,获得了一枚铜牌。团队负责人窦盈莹就是当年5月,从中山大学引进到新疆的一名出站博士后。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目前,第二批重点人才计划项目也已获批,将支持培养本地人才1358名,引进人才805名,支持组建产业创业技术创新团队14个,奖补支持152个科研创新平台和9个“揭榜挂帅”项目等,全力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3年新疆粮食总产和播种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小麦体系专家团队选育的“粮春1758”“新冬60”分别创全国优质春小麦、南疆麦区早熟冬小麦高产纪录;

  深掘万米攀越“地下珠峰”,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勘探开发钻井深度频创纪录;

  突破技术难关,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硅基新材料生产基地“强势出圈”;

  ……

  这每一项令人赞叹的科技创新成果背后,都有“最强大脑”作智力支持。

  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新疆在实施“2+5”重点人才计划过程中,突出需求导向,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重大部署,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等5个专项,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支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助力产业迭代升级、发展壮大。

  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

  2023年11个新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有效联结科技创新团队、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羊分子育种、驼奶产业关键技术等5项农业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活跃在工业领域的14家产业创新研究院,牵头企业全部是“八大产业集群”产业链“链主”或行业龙头企业。在成果转化、延伸产业链等领域已开展或拟开展重点项目143项,一批风电、硅基等行业领域“卡脖子”难题正在被加速攻克。

  每年2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有效引导全社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施“新疆工匠”项目,举办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新疆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环环相扣、共融共舞。

  这是援疆人才的倾情相助——

  2023年4月,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抵达喀什后,先后填补南疆医疗空白69项。20名援疆专家与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66名医生师徒结对,提升青年骨干科研能力。医疗队领队、喀什二院院长陈尉华说:“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实际行动做实民生保障。”

  一年来,新疆进一步用好对口援疆优势,推动“组团式”援疆向科技、农业等领域拓展。通过智力援疆创新拓展人才计划,新疆53家医院获得援疆力量支持,“小组团”柔性引进135个援疆团队。这些专家型人才赴天山南北,尽己所能为新疆各领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破障放权

  ——让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如鱼得水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新疆必须在练好“内功”上下功夫,锚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与“立”,以“鼎新”带动“革故”。

  一年来,新疆坚持系统观念,重点从推动授权松绑、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4个方面,研究制定、健全完善31项人才改革政策,加快形成具有新疆鲜明辨识度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2023年,新疆评选出了首批14名特级技师,他们可以参照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首批入选的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陈祥洪兴奋地说:“特级技师评聘,打破了技能工人成长的‘天花板’‘隐形门’,让更多年轻高级技师有继续向上发展的成长空间。”

  冲破技能人才的成长桎梏。新疆大力推进“新八级工”制度落地落实,去年还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创新评价方式,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按照规定直接认定其相应技能等级。组织开展民营企业专项职称评审,以能力业绩论英雄,这极大激发了企业职工投身技能学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情。

  窥一斑而知全豹。2023年新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倾力为人才成长培植沃土、提供环境、搭建平台,塑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将自主认定高层次人才的权限下放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修订各行业职称评审条件32个,在乌鲁木齐市试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的一项项举措,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推动建立编制使用、岗位评聘等方面的授权清单17项,自治区本级拿出1000个人才周转编制,在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科技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试点……放权松绑,激发了广大科研人才活力。

  制定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人员创新的薪酬政策、财政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可全部奖励项目组成员……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3年,新疆还制定出台《自治区关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支持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推进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全力为人才“兜底护航”。

  大张旗鼓奖励创新人才。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上,表彰了2022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获奖科技成果和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员,营造讲科学、爱人才、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放眼天山南北,各地州市也以最大的诚意向疆内外人才发出诚挚邀请。

  阿勒泰地区实施“金山·雪都”重点人才工程,并印发有关做好各省(市)来阿人才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昌吉回族自治州出台人才引进培育“二十条措施”,实施引进人才安居工程;哈密市设立5亿元人才发展基金,让人才理直气壮地以知识价值获得丰厚回报。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各地各部门在生活、工作方面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让人才倍感温暖,让他们沉下心来,为新疆的发展贡献才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引进的孙军研究员人还未到工作岗位上,周转房的钥匙就已经到手,这个小细节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更坚定了为新疆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更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新疆参与研发与试验的人员数量超4.36万人,创历史新高。新疆还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引来3名院士及其团队。新疆与院士专家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紧密。

  前不久,韩德民院士工作站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揭牌,这是新疆医疗领域首个院士工作站。2023年以来,百余名院士参与“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暨“科创中国”服务团新疆行活动等40余场重要活动,以专业“最强大脑”给众多领域把脉支招。

  “深圳大学将抓住新疆自贸试验区发展机遇,发挥高等教育优势,推动粤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入合作。”2023年11月15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高新功能区块“双招双引”推介会上,国家特聘教授、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的话语热情洋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新疆、爱上新疆、扎根新疆。活力澎湃的新疆,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院士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 肖文交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重磅人才新政,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流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人才工作使命光荣、大有可为。一要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上久久为功。发挥好新疆人才发展基金、“2+5”重点人才计划等重大政策的标杆和撬动作用,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要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上久久为功。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目标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三要在培养集聚青年人才上久久为功。大胆遴选培养青年人才,放手让青年骨干挑大梁、当主角,着力锻造一支长期扎根新疆的青年人才队伍。(新疆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