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8:41:17 来源: sp202411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与党外人士座谈时说:“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提领,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确保改革更加凝神聚力、协同高效。
△2024年7月11日,山东烟台,出口的新能源汽车在烟台港专用码头整装待发。
3000万辆!这是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
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正是中国连续多年的整体布局和不断推出改革举措的结果。
2013年12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我国先后出台70多项产业、科技、财税等方面的改革政策,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全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地方考察调研。这是5月22日,总书记在山东日照港亲切慰问港口科技工作者、运营人员、航运人员。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说,“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统筹谋划和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各层面内容,对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作出重点部署。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例,《决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由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全长约163公里的沪苏湖高铁日前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距离开通运营更近一步。
沪苏湖高铁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对于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8月6日开始,沪苏湖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该条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只是形式上的组合,而是一次由表及里的重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壮大整体实力。
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项一项往前推。”
这是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8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座谈会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的文件中;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更加长远、更加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同村民史瑞娟一家亲切交谈。
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沿线,从黄河流域到南海之滨,从京畿大地到广袤西部……一盘大棋,布局落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相连成势,交相辉映。
同向发力提升整体效能,彰显的是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形成的是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的强大合力。
“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探索区域协同立法”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一系列相互配合、协同高效的改革举措写入此次全会《决定》。
落实《决定》部署,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将协同的势能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拍摄的达不苏图湖景观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申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努力。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考察。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主持召开四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共抓大保护”是始终不变的要求;在漓江关切桂林山水保护,在雪域高原叮嘱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在湛江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在塞罕坝林场鼓励探索绿色发展方式,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多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架起生态文明体制“四梁八柱”,一系列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发力。
不只是生态环境治理,各领域改革都如此。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相结合;促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相衔接;抓好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各项改革必会发生“化学反应”,持续释放改革效能。
△2024年8月7日,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的村民采收菱角。近年来,当地利用白马湖优质水域生态为依托,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需要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
总监制丨闫帅南 王姗姗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程昱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