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23:01:51 来源: sp20241130
《苏堤春晓》剧照。 中国国家话剧院供图
历史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交相融合,持续开拓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意蕴,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持久魅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近日,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指导,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创排的话剧《苏堤春晓》在北京上演。该剧通过展现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赴任杭州的经历,串联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探索历史题材作品的创新表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焕发活力。
苏东坡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灿烂诗文和传奇故事,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近年来,多部以苏东坡为题材的舞台作品涌现。然而,要立体生动地刻画苏东坡其人并非易事。《苏堤春晓》的舞台上,苏东坡的形象丰富立体——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情怀,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细腻情感;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自许,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自在……
《苏堤春晓》不仅呈现了一代文豪的杰出才华,还展示了东坡居士的放达人生。参与西湖疏浚工程、修筑苏堤……话剧演绎了诸多历史事件,在一幕幕生活细节刻画中,让苏东坡“出世则纵情江湖,入世则济世救民”的形象跃然而出。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该剧的艺术风格,那便是“雅趣”。“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舞台上,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曾巩等一众文人登场,以文人群像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一叶扁舟,成为剧中的重要意象。扁舟中发着烧的苏轼,仿佛“遇见”了妻子、同僚、恩师,恩怨纠缠、江湖风雨,随着一叶扁舟远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堤春晓》着意于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也蕴含着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嬉笑怒骂间,显出人生百态;对酒当歌中,过往早已释怀。
这是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继《北京法源寺》之后导演的又一部历史题材话剧。该剧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由一批优秀艺术家参与创作,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台设计上,采用17组条屏、9组纱框,通过现代结构方式集合宋画和漆板,呈现美轮美奂的舞台。“亦庄亦谐、亦悲亦喜、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贯穿始终,探索着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创新演绎。《苏堤春晓》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用考究的方法、实证的勇气,在厚重历史间找寻东坡,在舞台光影中演绎东坡。从《北京法源寺》到《苏堤春晓》,田沁鑫持续探索历史题材戏剧的创作风格。厚重的历史底蕴、大段密集的台词、虚实相间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条“并不讨巧”的创作路径。历史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交相融合,持续开拓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意蕴,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持久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堤春晓》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杭州演艺集团共同出品。国有院团和地方院团的合作,是近年来很多剧目的创作模式。国有院团的人才、制作优势,可以带动地方院团的创作。地方院团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和剧场经营的经验,又可以让国有院团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期待“国家队”和“地方队”的携手,能够创作更多精品力作,让中国舞台艺术蓬勃发展,为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1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