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打通行业堵点,让养老护理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4-12-27 18:28:11 来源: sp20241227

  核心观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持续推出了系列政策举措,对养老护理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成效逐渐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该行业还有一些堵点需要打通、短板有待补齐。让养老护理更快发展、更有温度,有赖于多方协作、群策群力。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近日,全国不少地方纷纷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为银发经济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比赛既考核专业技能,也考察爱心耐心。养老护理,的确不是简单的事。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值得关注的是,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据测算,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守护“夕阳红”的养老护理业是朝阳产业,它发展得如何,关乎广大老年人家庭幸福,还关系到扩大就业容量和激发消费潜能。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持续推出了系列政策举措,对养老护理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成效逐渐显现。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该行业还有一些堵点需要打通、短板有待补齐。让养老护理更快发展、更有温度,有赖于多方协作、群策群力。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众多专业化的人才。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规模至少也在600万名以上,但目前从业人员只有50万多名。养老护理人才短缺的状况愈发凸显,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对从业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破解养老护理人才短缺难题,提升从业者综合素质,推进职业教育、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无疑都是重要的抓手,而发展区域劳务协作、强化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标准等也不可或缺。

  在这些方面,不少地方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例如,山东省对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给予高额补助,全省设立养老及相关专业的院校达到275所、在校生23.7万人,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又如,山西省成功打造了“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服务范围覆盖十多个省份;再如,上海市近日发布并启用了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聚焦陪诊、安宁疗护和居家护理中的重点难点……推动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护理业,还要久久为功。

  补齐行业短板,打通消费堵点,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发展长期照护服务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启动试点,截至2023年底,已覆盖49个城市、超1.8亿人,累计有236万人享受待遇。虽然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切实减轻了众多家庭的经济和事务负担,但这只是好的开端,接下来还要加快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将更丰富的养老护理场景纳入支付范围,并不断完善养老护理相关体制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养老护理还存有种种偏见,这也制约着该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养老护理员的薪酬越来越高,给他们发放一次性入职奖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而对相关从业者来说,除了物质激励外,正向评价同样重要。调查显示,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养老护理工作有获得感,因为老人在自己的帮助下,感受到了温暖,生活状态变好了,双方也形成了更强的情感联结。

  不过,仍有不少人觉得养老护理是“伺候人的脏活儿、累活儿”,因而不愿从事;有些亟需护理的老人也不理解儿女的良苦用心,或者担心被人“指指点点”,因而不愿被护理。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护理人才评价机制,并且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支持和宣传。对于养老护理的社会认同度越高,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越多,行业发展得越好,受益的老年人及其家庭也就越多。(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