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

发布时间:2024-12-15 20:49:51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9月25日电(记者 袁秀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含金量”显著提升,发展的“含绿量”明显增加。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黄润秋介绍,2023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是30微克/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了54%,重污染天数下降了83%,优良天比例也连续4年达到了86%以上。全国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9.4%,比十年前提高了25.3个百分点。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4.02%,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

  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95%以上煤电机组和45%以上的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十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燃煤锅炉也从近50万台减少到不足10万台;还完成了北方地区3900万户的清洁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

  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方面,十年来累计淘汰高排放车辆超过4000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去年的80%以上,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同时,中国还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成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开展“蓝天保卫战”取得一定成效。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新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过去十年,我们国家细颗粒物(PM2.5)浓度显著下降,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大力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全面打击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目前这些措施带来的减排红利已大幅减少,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未来要更多依靠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赵英民说,近年来我国春季沙尘、夏季异常高温、秋冬季高湿静稳等不利气象因素频现,也给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了较大冲击。可以说,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重道远。

  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为抓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让老百姓的蓝天幸福感更可持续。

  我国保持良好的核安全记录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表示,这些年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在确保核安全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包括依法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坚持最高标准最高质量等。

  在核安全监管方面,他介绍,从核电站的选址、设计到建造、调试、运行,以及将来的退役和一些重要设备的制造,都实行全过程许可。而且,在一些关键环节设置了若干个控制点,都要进行现场检查,不达标准决不放行。同时,对辐射环境的监测是全天候的,包括流出物的监测、辐射环境质量的监测等,有1834个辐射环境监测点,24小时全天候在运行。

  董保同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7台,建造许可证的30台,核准待建的15台,加起来共102台。我国核电技术已经实现二代向三代的迭代升级,四代技术陆续开始应用,整体上我国核电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从核安全角度看,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环境监测数据没有监测到异常,从整体上保障了核事业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