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研,让课堂教学更智能(在一线)

发布时间:2024-11-30 10:07:14 来源: sp2024113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的一堂语文课上,老师彭慧姣正在讲述《卖油翁》一文。“卖油翁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讨论一下。”话音刚落,学生便展开小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文中描述了卖油翁的几个神情、动作……”杨展舒作为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同学们讨论和分享的过程,被讲台上的智能设备录制下来。录制后的课堂音视频文件则被上传到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平台,进而生成一份课堂大数据报告,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彭慧姣从教时间不长,“初上讲台有压力,虽然学校给我们配备了资深的指导教师,但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满足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一方面,指导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较重,没办法每节课都来听课指导。另一方面,听课指导时,关注的大多是知识点覆盖情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在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尤其是在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的指导相对较少。”彭慧姣说出了年轻教师的心声,“有了这套数字化教研系统,我们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课堂教学的精准建议,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慢慢地,水平在提高、心里也更有底了。”

  “广东是教育大省,近些年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新任教师数量越来越多,传帮带非常重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说,“过去是三名老教师带一名新教师,现在往往是一名老教师带三名新教师。善用科技的力量,用数字化教研开展传帮带就非常重要,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更好地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平台支持下,科组讨论也有了抓手,更具有针对性。”曹敏作为黄埔实验学校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对于教研方式的改变深有体会,“大到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是否单一、学生反馈是否有效,小到教师语速是否适当、情感是否饱满,大数据报告都能精准记录。一看报告,数据反馈的情况属于个体还是共性问题,一目了然。基于数据开展教研,更利于教师共同提升。”

  记者了解到,面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联合多个单位,为解决课堂教学自动化、常态化、规模化分析难题,研制出“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并以课堂数字化画像为重点、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开创了数字化教研新模式。

  “该系统旨在推动知识课堂向素养课堂转型,不仅强调教学策略方法的有效运用,还特别聚焦学生的素养提升,如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交流素养与合作素养等,尤其突出课堂要知行并重。从去年8月至今年4月,我们共组织60多场数字化教研,在全省范围内完成400余名教师的2390节常态课堂教学自动化分析,形成了宝贵的大数据报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室研究员许世红介绍。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从转变教师开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信息素养、掌握数字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当务之急。”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吴颖民表示。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营造开放、共享、创新的数字化教研新生态,课堂评价的数字化转型是难点也是重点。以常态课堂数字化评价来支撑教师发展,是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开展数字化教研,就要借助数字化技术降低课堂数据采集门槛,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大数据报告自动生成,提高教研效率。”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表示,在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既要保持开放心态,又要重视伦理和边界,确保技术使用的道德、公平和有效,在教育领域有序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3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