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2:39:22 来源: sp20241226
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洪涝灾害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灾区的那些人、那些事,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
人民至上的深情
“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
今年夏天,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何,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9月7日,在受灾较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杨春贵家中,看到房屋修缮即将完毕、生产生活都有安排,感到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一直牵挂受灾群众,尚志市这次受灾较为严重,看到灾后恢复重建快速顺利,乡亲们生活有了着落、生产有了保障,心里很踏实。
在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聊起京津冀的灾情:“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
如约而至。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门头沟、河北涿州,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情况。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也是关于抗灾救灾、重建家园反复强调、坚定不移的原则。
在门头沟,离开水峪嘴村时,当地群众热情欢送。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
以人民为中心,久久为功。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汶川县映秀镇,看灾区恢复重建情况。往前推10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他便冒着余震来汶川县考察抗震救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10年牵挂,10年不遗余力地推动建设,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地“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细致周全的部署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一项项都在抓紧推进。
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保证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关于灾后重建一件件、一桩桩地研究。一枝一叶,“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尚志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指出,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
冬季来临,受灾群众如何温暖过冬?在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总书记入户调研受灾群众取暖情况、到热力站了解供暖设施运行……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北方冬季长,山里冬天尤其冷,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
未雨绸缪的谋划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系统观念,是治国理政的方法论。
在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水系相连,防汛抗洪是一盘棋,要深入研究推进京津冀地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的功能建设,整体提高京津冀地区的防洪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需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2022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要求当地“加强流域综合治理,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次考察,在北京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总书记要求北京“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抓紧修复水毁设施,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保障首都防洪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防灾减灾救灾,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涿州市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恢复重建要做好防灾减灾论证规划,充分考虑避险避灾,留出行洪通道和泄洪区、滞洪区,更新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防灾减灾救灾,需要开展安全教育。在妙峰山民族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你们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而且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
时间紧,任务重。惟有迎难而上,苦干实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广大受灾群众定会安居乐业,建成更美好的家园。
策划:杜尚泽
撰文:潘俊强
审读:王昊男
编辑:曹继炜
校检:吴玥
摄影:新华社记者 燕雁
视觉:李琰 徐亮
(责编:徐婵、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