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非遗剧种在当代的“唱念做打”

发布时间:2024-12-30 02:37:13 来源: sp20241230

原标题:莆仙戏:非遗剧种在当代的“唱念做打”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起源于唐代的木偶戏,在宋代形成、成熟,盛行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是我国现存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在表演艺术上最具特点的剧种之一,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戏剧家老舍先生曾赞誉:“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戏曲理论界泰斗郭汉城也说:“莆仙戏的价值等同于中国文化、中国戏剧的价值。一定要保护、抢救莆仙戏这个唯一全面保留宋元南戏影响的古老剧种。”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激活非遗资源优势,创作、传承、传播三措并举,让千年剧种活在当下,反映时代,念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非遗剧种振兴之经。

聚焦剧目创作,唱出时代精气神

莆田市政府组织专业院团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挖掘整理,复排了《目连救母》《玉簪记》《王魁与桂英》《郑文豹》《高继祖》等16部传统剧目和《杀狗记·迎春牵狗》《张瓜老·瓜老种瓜》等23部传统折子戏,精选整理了《目连·叩地狱门》《郑文豹·激励攻书》等71个传统表演片段,特别是抢救了被誉为“莆仙戏表演艺术的大百科剧目”——《目连戏》,并拍摄制作成录像资料永久性保存,还组织参加各级展演活动,引发全国戏剧界的广泛关注。

在复排经典剧目的同时,他们还新创排了《踏伞行》《海神妈祖》《叶李娘》《江梅妃》《御史江春霖》《陈文龙》等12部精品剧目,并赴北京、南京、天津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巡演,大大提升了莆仙戏的社会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比如《踏伞行》,不仅荣获了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大奖”,其选段还先后亮相2022年央视新年戏曲晚会、2023年央视总台春晚,让全国乃至世界观众领略了莆仙戏独有的文化魅力。

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一批诸如《搭渡》《土筛记》《戒赌》《母子泪》等现代文明小戏也应运而生。这些小戏反映了文明建设、廉政教育、家风家训等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既保持了莆仙戏的传统韵味,又巧妙融入现代元素,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此举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认为这一做法“活动可信、可学、可靠、可用,是创新和传承传统文化非常有益的一种探索模式”。

聚焦人才培养,做好非遗传帮带

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非遗剧种,莆仙戏的人才是其可持续传承的重中之重。

莆田市出台了《莆仙戏保护传承条例》,鼓励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名家设立莆仙戏传习所、工作室等,开展带徒授艺等传习活动;支持市戏剧家协会定期举办莆仙戏会演,并为其开展活动提供必要保障;鼓励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档案馆等文化事业机构设立展览空间,用于莆仙戏的展示、传承、收藏和研究……多种措施并举,以政策法规的形式保障了莆仙戏社会化的传承。

“从娃娃抓起”则为莆仙戏的发展储备了各类人才。莆田市教育局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让莆仙戏的专业人员为中小学生传播相关知识,吸引、帮助孩子们了解家乡戏、爱上家乡戏;莆田市艺校开设戏曲鉴赏课,由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和导演担任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莆仙戏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了一批莆仙戏爱好者,造就了一个莆仙戏的年轻观众群体;以莆仙戏融入实践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维的舞台表演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技艺、提升水平。2016年至2023年莆田市共有5人次获得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莆田市也颇有创新。建立了莆田艺术学校,以“致力传承莆仙文化,积极培养莆仙文化人才”为目标,依托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科、人才、科研优势,加强莆仙戏曲和艺术学科建设,打造莆仙戏传承示范样板;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和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莆田市莆仙戏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合作,共同培养莆仙戏人才,并探索莆仙戏“两主体共育共培”产教融合模式;莆田学院创建的“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则是专注于莆仙戏文化管理和传播人才的培养。

聚焦时代需求,打造传播新天地

身处融媒体时代,莆仙戏的传播仅靠实体舞台和传统媒体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跨界融合、创新表达成为共识。

莆田市政府、莆田学院和莆田市文化旅游局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与当代文化潮流,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合力打造了“莆田发布”“莆仙好戏”“‘青’述莆仙戏”“有趣的莆仙戏——莆仙戏空中课堂”“名角带你学唱莆仙戏”等线上短视频栏目,实现了从实体到线上、从剧场到云端的多场景、多样态、多风格表达,深受大众喜爱,点赞量超过百万的短视频不在少数。这种云传播的方式也受到专业人士的热烈响应。目前,莆田市不少院团及莆仙戏表演者借助网络平台“云直播”,通过弹幕形式与观众实时互动,又在点赞、收藏、分享中,让莆仙戏辐射到更多人群。

莆田学院2018年开设“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拓新拓宽拓深莆仙戏的传播空间。以《踏伞行》主角为设计元素,打造了“莆小君”“莆小仙”,这两个萌哒哒的莆仙戏动漫人物形象,扩大了莆仙戏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把莆仙戏与歌曲、动画等相结合,大大丰富了莆仙戏的艺术呈现方式,让莆仙戏以更时尚、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人群;聚焦新时代莆仙戏传承传播路径优化,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如《潮起莆仙:中国最古老剧种莆仙戏现代推广践行者》获得福建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红旅创意组金奖和国赛铜奖;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非遗文化爱好者参与的“潮戏汇友”实践,探索出了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全新模式,培育了大量莆仙戏忠实的宣传者、推广者和践行者。

(作者:林赛君,系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