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中国行·国家文化公园)

发布时间:2024-12-23 10:13:51 来源: sp20241223

  上海加强沿江文物保护利用,杨浦区利用工业遗迹,打造特色滨江公共空间。   苏圣亮摄(人民视觉)

  俯瞰浙江良渚博物院。   窦瀚洋 朱成琪摄影报道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的建邺区滨江生态公园。   江苏省南京市委宣传部供图

  长江三峡巫峡景观。   郑家裕摄(人民视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九江段九江长江一桥。   沈俊豪摄(人民视觉)

  湖南岳阳,洞庭湖与长江交汇水域船舶往来。   徐典波摄(人民视觉)

  长江源头水系。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长江正源发源地——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雪山。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委宣传部供图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报记者 郑海鸥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又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

2022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就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挥重点建设段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牵头制定并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以长江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谋划建设集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同步推进沿线13省份编制分省份规划,着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衔接、开放共享的建设格局;会同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充分发挥长江文化在价值引领、惠民育民、保护生态、推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我们先后赴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重点建设区,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把基本情况摸清、把困难问题找准、把解决对策提实,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健全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沿线13省份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文物考古研究,健全长江文物保护名录制度,加强长江文物本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统筹兼顾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在项目谋划中,把准建设方向,严防大拆大建违规开发、千篇一律同质开发、政绩工程盲目举债开发等不良倾向。

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为引领,把握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生态治理充分结合、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2021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13个省份。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长江沿线省区市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生动作答这一时代课题。

作为万里长江入海口,近年来,上海市结合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等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长江文化渗透城市肌理、融入群众生活、赋能城市发展。不断加强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上海正依托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建设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开展古船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江苏省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N”规划体系,启动编制长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特别是创新编制长江文化价值阐释弘扬、长江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等专项规划,历时两年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建立长江文化专项资源数据库,实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江苏完成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前期筹备工作,推进草鞋山遗址、东山村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兴化垛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苏立体式塑造标识,策划推出江苏“长江百景”,集中打造南京长江大桥、人民海军诞生地、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等一批极具象征意义的长江文化地标,为展示新时代长江形象提供重要支撑。

浙江是非长江水系的干流或重要支流流经区域而被国家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体系的省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浙江省全面组织开展长江文物调查,编制完成《浙江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报告》。秉持“用可触、可感、可享的载体来焕活文化”的工作思路,浙江在全省布局近90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重点项目,同时以研学活动为突破口,累计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研学基地等10余个与长江文化相关的国家级、省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开发考古研学游等特色研学产品,并引导全省各地文博场所和景区景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目前,安徽省已完成省域内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万处,形成《安徽长江文物资源调查报告》。积极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等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实施人字洞、凌家滩、繁昌窑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安徽将长江安徽流域丰厚的传统文化、鲜明的革命文化、多彩的先进文化基因,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过程,打造皖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皖江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2023年,江西省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完成了对省域内与长江有关文旅资源的全面摸底。目前,江西有5个项目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级项目名单,其中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已部分完成,计划在2024年完工。

湖北省将“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组织长江文化课题研究,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提供理论决策支撑。编制完成《湖北省长江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推动形成大保护工作格局。全省一批项目稳步推进,屈原文化公园(中部山谷区域)建成开放,南水北调博物馆主体竣工,荆楚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项目(一期)等开工建设,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圆满完成,屈家岭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楚王墓等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

湖南省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湖南率先在全国完成省级文化旅游用地、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编制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保护规划》,明确构建“一区七带多点”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格局,规划围绕26个核心展示园和7条重点集中展示带,将超过300个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

重庆市不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赋能。2022年12月,正式启动长江三峡(重庆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钓鱼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等十大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数字化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策划实施打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系统等建设项目。同时编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累计实施奉节白帝城等三峡文物保护项目966个,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三峡文物修复中心建成投用。合川钓鱼城、九龙坡冬笋坝等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四川省初步明确4大类402个重点项目,遴选出75处长江文化标识,提炼了“和美与共的家国情怀”等四大时代价值,提出构建“一干三区六江”空间格局。深化长江上游文物考古发掘,开展四川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印发《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方案》。统筹推进长江流域文物保护,联动重庆加快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深入实施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升工程,扎实推进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蜀道、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保护展示和三国蜀汉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贵州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以贵州长江各支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基础,深挖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全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实施保护传承工程、研究发掘工程、环境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和数字再现工程,全力做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保护的顶层设计。

云南省正根据相关规划,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西藏自治区已初步形成《西藏自治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编制规划(建议稿)》,计划以那曲市“长江第一滴水”以及昌都市金沙江流域沿线区域为重点,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2023年8月,“长江第一滴水”揭碑仪式在各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脚下举行。近年来,随着长江文化(西藏段)文化资源和文物资源普查工作的陆续开展,西藏7市地和74个县的普查机构的组建已全部完成,全区不可移动文物总数增至5587处。

青海省开展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调查,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通过对长江流域青海段已知文物详细复查,新发现各类文物点135处,在普查的同时结合长江源区域特征,针对细石器、石棺葬、石丘墓、烽燧、古村落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成果丰富。

(综合本报记者曹玲娟、姚雪青、窦瀚洋、罗阳奇、杨颜菲、强郁文、王云娜、王欣悦、宋豪新、苏滨、鲜敢、贾丰丰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3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