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2:05:24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网 广西罗城8月22日电 题:小胡蜂“蛹”出大“钱”景 广西“85后”“追蜂者”探索致富新路
作者 覃义琛 银雪波 谢美鲜
“正常情况下,一个投放点一年可以产出两三百斤蜂蛹,一窝蜂能卖三万余元(人民币,下同)。”近日,伴随着胡蜂的嗡嗡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胡蜂养殖户方秀成与村民抬着沉甸甸的蜂蛹,走出茂密的杉树林,准备将蜂蛹装车售卖。
时下,方秀成在杉树林里投放的30个胡蜂养殖点迎来蜂蛹收获旺季,山林深处饱满的蜂窝纵横交错,蜂蛹不停地涌动着。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方秀成“破译”了养殖胡蜂的密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图为方秀成正在工棚整理蜂箱。覃义琛 摄1989年出生的方秀成之前是一位歌手,曾在北京等地从事音乐创作和乐器弹唱的相关工作。他看到大家在夜宵点菜时很喜欢吃蜂蛹,家乡的自然环境优势很适合胡蜂养殖,于是萌生了回乡养胡蜂的想法。2016年,他辞别漂泊不定的生活,由此开启返乡创业之路。
“胡蜂主要是以昆虫为食。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什么昆虫都有,前期投资也不算大,收益比较快,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收成。”方秀成说,每年1月至3月是养蜂最忙的时候,他先在村里的工棚里培育胡蜂,3月份之后再将成熟的蜂王投放到杉树林中,由其自行觅食、筑巢、繁衍。
图为方秀成正在分割蜂蛹。覃义琛 摄胡蜂养殖是一门技术活。方秀成作为村里的第一位“追蜂者”,他的胡蜂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在家里养控制不好温度,胡蜂全部死掉了。”方秀成回忆道,刚开始培育蜂种的时候各方面技术还不够完善,最难的就是控温,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准确把握胡蜂生长和筑巢的适宜温度、湿度。
如今,方秀成的养蜂技术日渐成熟,防护措施更加完善。他在杉林里的蜂窝设置了报警器,在必经路口安装监控,减小胡蜂被盗的风险。
图为养殖点收获的蜂蛹。覃义琛 摄2023年,方秀成建好养殖大棚,添置了胡蜂养殖器具。他养殖的胡蜂一年可以收割三至四次,除去成本和投资,年收入可达20万元。“卖完这一批蜂蛹后,我打算拆掉旧工棚,准备建新的场地。”方秀成指着堆满蜂箱的旧工棚说,他计划与村民一起扩建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胡蜂养殖基地,为来年培育蜂王做准备。
方秀成养殖的胡蜂以大自然的蚂蚱、植物、露水为食,产出的蜂蛹品质高,不愁销路,广受欢迎。“我们跟他养蜂有两年了,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村民张云东说。
看到方秀成胡蜂养殖收益可观,附近村民慕名而来,向他学习胡蜂养殖技术。方秀成总是不吝赐教,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掌握养殖技术,让小胡蜂助力乡村振兴大梦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宝坛乡位于罗城西北部,全乡林面积约30万亩。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当地积极引导能人回乡,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类似胡蜂养殖这样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力争‘蛹’现出乡村振兴好前景。”宝坛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