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8:55:13 来源: sp20241116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最近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除了准备在伊比利亚拉美中国哲学研究网年度会议上发言,他还在紧锣密鼓地修改即将在巴西出版的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葡文版。
谈及翻译初衷,沈友友说:“译作名为《呐喊演绎——一个戏剧化的翻译》。我的思路是,倘若作者懂葡语,他会怎么写这些故事?因此,我根据葡语文学的规律,按照葡语读者对文字风格的期待来翻译。”
他说,尽管鲁迅的文章幽默、讽刺、感人,但是光靠直译很难激发葡语读者的共鸣。鲁迅简练的文笔与葡语小说大相径庭,恐怕大多数葡语读者看不懂。他希望他的这部译作能让更多的巴西等葡语国家读者了解鲁迅和他的作品。
从20多年前偶然接触中文,到如今成为熟读中国古代典籍的汉学家,沈友友经历了探索中华文化的传奇之旅。初学中文时,他得到一个与他本人葡文名字发音相近的中文名“沈友友”。机缘巧合,不久他获得机会在巴西驻华使馆工作了近8年。从那时起,他发奋学习中文、研究汉学,先后获得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学位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沈友友”这个名字越来越响亮。他也在中国收获了爱情,结婚成家,定居中国澳门。
随着学习的深入,沈友友的兴趣逐渐转向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开始尝试将中国古籍翻译成葡语。2012年起,他陆续翻译出版了《论语·葡语解义》《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葡语通释》《南华真经(庄子)内篇·葡语解析》等多部葡文版专著,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和文章。2018年,澳门基金会和澳门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葡文学翻译奖”,他的译作《论语·葡语解义》获中译葡奖项冠军。
谈到哪部作品在巴西和其他葡语国家最受欢迎时,沈友友说他个人比较认可《南华真经(庄子)内篇·葡语解析》。他从阅读到动笔大概用了10年时间,为了与庄子的写作风格尽可能匹配,他甚至学会了古拉丁语,以从拉丁语古典文学中找出合适的写作风格作为参考。翻译时他采取了相对接近葡语文学的文笔,阐释部分也尽量突出《南华经》地道的中国古典意趣,让读者理解庄子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及指导。
沈友友认为,“每一部中国典籍的译本都应该尽量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需要根据原著作者的特点及其时代性、思想和创作特征等因素,针对葡语读者情况来阐释”。译作的目的是奠定葡语读者深入接触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基础,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意愿。
沈友友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澳门大学中葡双语教学暨培训中心合作,开办了广播节目《中国思想荟萃》,目前正在播出第五季《孙子与〈兵法〉》。沈友友表示,接下来他会翻译《孙子兵法》。
此外,沈友友还与多位中巴专家一道,计划将中国当代哲学家陈来的《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一书翻译成葡文。他相信这本书不仅能给巴西读者展示中国的学术,还会激发广大葡语读者关注和了解陈来的思想。
沈友友“译而优则著”,还在规划一部入门性质的专著,从文化史和社会史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强调这些思想家对中国社会和制度的贡献。
在沈友友看来,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重要。他表示,“我们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用中文介绍巴西,用葡文介绍中国,追求跨文明的共赢。”
(新华社记者 陈威华 赵 焱)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