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34:40 来源: sp20250107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题:让每个孩子远离“烟卡”杜绝烟草
新华社记者李恒、董瑞丰
近年来,一种名为“烟卡”的玩具悄然兴起,迅速在校园内外风靡流行。什么是“烟卡”?为何备受青少年青睐?如何引导青少年远离“烟卡”,进而远离烟草?围绕相关话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看似简单的“烟卡”游戏 或诱导未成年人模仿吸烟
“把香烟包装盒盖撕下来,简单折叠,‘烟卡’就制成了。”北京西城区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小阳告诉记者,玩游戏时,谁的掌风使“烟卡”翻面,谁就可以拿走对应的烟卡。也可以将“烟卡”叠在一起,通过拍打或用嘴吹等方式进行游戏。
“烟卡”由卷烟盒顶盖或印刷的厚纸张折叠而成,“烟卡”游戏可以多人参与。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危害。
“接触认识众多卷烟品牌后,未成年人未来吸烟的可能性更高。”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以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烟草广告促销的定义来看,“烟卡”具有烟草广告的许多元素。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龄阶段,可能会认为吸烟很“酷”,并不会认知吸烟有害健康,从而有可能尝试模仿吸烟。而“烟卡”恰好提供了一种接触烟草的途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梁立荣表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吸烟对其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影响。
“随大流”跟着玩 “烟卡”攀比满足虚荣
“烟卡”的玩法并无特别之处,青少年为何如此痴迷?
部分小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身边有同学玩“烟卡”,自己也“随大流”跟着玩,否则可能会被视为不入流、不时髦。一些家长为防止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并不反对孩子玩“烟卡”。
“‘烟卡’不仅具有社交属性,还具有流通属性,有‘真假贵贱’之分。”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表示,为了区别真假“烟卡”,有“经验”的小学生会看“烟卡”上面有没有胶水,并仔细闻味道,有明显烟味的才是真“烟卡”。
此外,不同品牌和类型的“烟卡”根据卷烟价格分为不同等级,拥有“烟卡”多且“价格”高的参与者可以优先进行游戏。
不少专家表示,拥有独特或稀有“烟卡”会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烟卡”游戏已经脱离了原本单纯的卡牌类游戏,衍生出等级、收集、交易等经济属性,导致不少青少年沉迷其中、炫耀攀比,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家校社协同形成合力 帮助青少年远离“烟卡”诱惑
青少年控烟离不开全社会对烟草危害的共识。要帮助青少年远离“烟卡”诱惑,需要从个人意识、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干预,形成合力。
专家建议,青少年及其家长要主动了解“烟卡”危害,培养健康、多元兴趣爱好,以转移青少年对“烟卡”的关注,增强个人自控力,拒绝收集和使用“烟卡”。
“如果儿童的照护者吸烟,儿童尝试吸烟的可能性会增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迎华说,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吸烟,更不要将“烟卡”或废弃烟盒随意放置家中。
中日友好医院控制吸烟与呼吸疾病防控部主任肖丹建议,学校定期开展与吸烟危害相关的科普教育,相关部门加强对“烟卡”市场监管,防止“烟卡”产品向未成年人扩散。此外,社会各界加强对青少年远离“烟卡”的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专家表示,社会各界要持续关注青少年控烟问题,从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严格监管互联网平台隐性烟草营销,到建设无烟学校、无烟家庭等多方面发力,为青少年营造远离烟草的综合环境。
(责编: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