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1:11:45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社 北京4月30日电 题:94岁“敦煌少女”常沙娜的一生情
中新社 记者 应妮
“一晃眼我94岁了!现在的每一天我都在淡忘,记忆,又淡忘,又记忆中生活。在这脑力重复的环绕轨迹中,我最害怕的就是忘记我的父亲常书鸿与莫高窟了。”满头白发的常沙娜说得平淡,却饱含真情。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4月30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对公众开放。29日的开幕式上,当老人单薄的身影甫一出现,现场响起热烈不息的掌声,掌声中有钦敬、爱戴和怜惜。
4月29日,常沙娜在“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开幕现场发言。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这两年,常沙娜的记忆力开始明显衰退。她说,“现在,我养成每天不断翻阅父亲与我出版的书(的习惯),让一段段回忆满满涌现,看着书上的文字记录和照片,许多事记不住了,只在依稀间拼拼凑凑,似乎完整又不完整。我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父亲走了,身边的朋友这些年也陆续离开,生活一点一滴在消逝,唯独挂心的还是敦煌的种种”。
这个凝练了常沙娜八十年艺术与设计成就的展览,展品近400件,包括她的壁画临摹、花卉写生、设计应用等,呈现了她主持设计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纪念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参与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装饰设计,以及在耄耋之年带领团队参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立面设计和馆徽方案等案例。创作过程中,她不断从敦煌元素中汲取设计灵感。
常沙娜出生在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用她出生地一条河流的名字给她取名“沙娜”。12岁那年,她跟随父亲常书鸿走进了茫茫沙漠,走进了神奇的敦煌石窟。就像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偶然发现敦煌图录,莫高窟艺术就在惊鸿一瞥之间,入了心,然后再也回不了头,她也追随父亲的精神,一生再也离不开敦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说过,“如果说常书鸿在敦煌看到了传统艺术的崇高,张大千在敦煌收获了青绿山水的画境,董希文悟得了民族绘画的韵味,那么常沙娜则是在其中发现了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庄重、装饰世界的丰富与多姿”。
“敦煌壁画的图案太丰富了,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这位“敦煌图案的解密人”,以其多年对敦煌图案的分析与整理,将斑驳壁画上隐藏的精美图案萃取出来,诠释出古典艺术的精致、繁华和优雅。
2024年的春晚舞台上,《年锦》的惊艳亮相让不少观众点赞“华流,才是顶流!”,这也是常沙娜依靠从艺八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以契合当下生活的方式,对传统纹样进行了创新式的应用呈现。她常常鼓励年轻人守正创新,“面对新的时代发展,你们年轻人不只要守护文脉,更要在时尚的创意设计中大胆地以‘中国创意、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来自勉”。
4月29日,“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现场。 中新社 记者 应妮 摄常书鸿曾在晚年自传中感慨:“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做我那未完成的心愿!”九旬高龄的常沙娜也常常会说:“怎么就老了?我还有好多事情还没做呢。”
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说,“从艺八十载,我亲历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成长,我有父辈们的宠爱与教导,才能成为今天的常沙娜。我很感谢父亲给予的福佑,在我94岁时,还能与大家一起回顾我这八十年风雨飘摇却又被莫高窟艺术照亮的幸福生活及事业”。
就像在台上发言时,映衬在她身后展览背景上的优美形象——来自莫高窟220窟北壁的药师七佛下方四身供养菩萨之一,一手支地,一手持莲苞,仰视诸佛,动作自在而虔诚,一如94岁的常沙娜。(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