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外对话|坦桑尼亚前外长对话中国收藏家: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和平做贡献

发布时间:2024-12-23 00:33:57 来源: sp20241223

  2024年9月4日至6日,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不仅是中国同非洲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球南方”和整个国际社会迎来的一件盛事。

9月2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办首场吹风会。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和非洲,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新时代以来,二十几亿中非人民携手逐梦,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留下一个个动人的中非友好故事。

  中非关系发展跃上新台阶之际,双方如何展望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人文往来?“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坦桑尼亚前外长、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帕拉马甘巴·约翰·卡布迪(Palamagamba John Kabudi),对话多哥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非洲艺术品收藏家谢燕申。两位嘉宾从各自的视角,解读中非如何共筑跨越时空的“友谊之路”。

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坦前外长:“一带一路 ”倡议让坦桑尼亚受益匪浅,惠及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化先行”,人文交流拉近情感距离

  当谈及中非合作,卡布迪与谢燕申都认同,通过“文化先行”,能够进一步促进双方在商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基础建设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谢燕申分享了自己和非洲的情缘。“1988年底,我就开始准备前往非洲了。看过一个好的非洲展,你就会颠覆自己以前对非洲和对非洲民众的认知。”谢燕申说。

  在他看来,非洲是一个很重视雕刻艺术的地方,从皇家到民间,从宗教到生活,都离不开雕刻。谈及自己开始收藏非洲艺术品的缘由,谢燕申表示,非洲是一个雕刻艺术的宝库,千百年来,来自非洲的艺术品,许多都面临保护和储藏问题。

  他说,“我要保护它们,而且是抢救性保护。”

  谢燕申进一步阐述道,通过博物馆这一文化交流的桥梁,不仅让更多的中国民众近距离感受非洲的深厚文化底蕴,更在无形中拉近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情感距离。

非方人士参观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后的文字留影。 中新网 薛凌桥 摄

  “建立了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后,非洲多国文化部长来馆参观。他们表示,博物馆的建立帮助他们培养了博物馆管理人才、研究人员和讲解员,为非洲文化传承带来了极大好处。”谢燕申说。

  他还介绍称,非洲的蓝调、说唱、摇摆舞和鬼步舞等艺术,从非洲传播到中国后,深受中国朋友的喜爱,“爱上非洲后,你会对非洲的音乐、舞蹈、体育、美食、建筑等有所喜爱,并掀起一股非洲旅游热。”

  去埃及看金字塔、去肯尼亚草原看动物迁徙……,非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南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抵达南非的国际游客人数上升迅猛,其中中国游客总数达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5.5%。

  2024年被定为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卡布迪表示,“坦桑尼亚的旅游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通过与中国业界的交流,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游客的旅游需求,比如喜欢什么样的景点或服务。”

  此外,他还注意到,在坦桑尼亚,许多擅长杂技的年轻人,都曾远赴中国,接受了中国教练的专业培训。卡布迪表示,“我们要让坦桑尼亚的年轻人到中国交流,也欢迎中国的年轻人来坦桑尼亚交流。”

  近年来,中坦双方持续推动人文领域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人选择前往中国留学,坦桑尼亚在华留学生人数,高峰时期曾达到5000人。截至2023年底,非洲19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7国共建立7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在高等及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旅游文化、语言以及体育等领域,中国与坦桑尼亚及其他非洲国家的交流取得显著进展。“鲁班工坊”助力非洲技能人才培养;《媳妇的美好时代》《欢乐颂》等作品受到非洲观众喜爱;“中非友好故事短视频大赛”“汉语桥”等,也广受非洲学生的欢迎。

  医疗援外,中非交往“最生动的写照”

  谈及中非双方近年来开展的民间交往与合作,两位嘉宾最先想到的,便是中国在非洲的援外医疗事业。这一领域,成为双方合作中最为感人的一章。

  卡布迪和谢燕申都提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很多中国医生前往非洲的农村地区,参与当地的医疗救援工作。

  1963年,中国政府应邀向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启了援外医疗的历史。对非医疗援助,一直是中国援外医疗的重要内容。

  “在多哥,中国有两个医疗队,一个在首都洛美,另一个在北部重镇卡拉,两个医疗队大概都有十一二人左右,包含中国各大医院最好的医生。”谢燕申介绍道。

  位于西非的多哥,是谢燕申工作时间最长的非洲国家。

2021年3月25日,山西省太原市,中国(山西)第21批援喀麦隆、第24批援多哥医疗队的36名队员与家人惜别,启程赴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图为5岁的小雨与医生爸爸郭志强泪别,依依不舍。 中新社 记者 韦亮 摄

  过去在多哥,即便是扑热息痛这样的基础低价药品,也时常供不应求,谢燕申说。他和卡布迪均提到,近年来,在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帮扶下,多哥、坦桑尼亚等非洲多地的药品供应状况显著改善,不仅数量充裕,药品质量也有了更好的保障。“许多多哥人会来找中国医生。”

  从最初的艰苦条件,到如今的现代化医院设施,谢燕申介绍,多哥政府给安驻在当地的中国医生盖了医院建筑楼,并配有公寓设施。“中国医生去多哥援外时,一些政府表示,要为中国医生保障良好待遇。”谢燕申表示,这是中非交往最生动的写照。

  截至2024年3月底,中国累计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诊治非洲病患约2.3亿人次。

  此外,卡布迪和谢燕申也提到,许多非洲民众对中国的针灸和推拿技术很感兴趣,甚至有人邀请中国医生上门治疗,并对他们的诊疗效果赞口不绝。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引领下,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蓬勃开展,许多非洲青年纷纷前往中国的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

  中国经验,“让非洲人民敬佩”

  “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主题。对此,谢燕申表示自己深有感触。

  几年前,在北京的一次展会上,谢燕申在多哥国家馆看到了一处“发展中的多哥”图片展。作品中,高楼林立、高架纵横,一架架崭新的飞机展现出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多哥。

  “同样地,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谢燕申说。

  卡布迪也有类似的感受。他指出,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施,使中国在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业化建设、人工智能,以及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谢燕申进一步指出,非洲人民对中国很是敬佩,非洲国家想学习中国发展经验。他深信,中国所经历的现代化进程,不仅促进了中国自身的繁荣发展,也给非洲的国家和地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非洲国家,愿意带着非洲兄弟一起发展。”在谢燕申看来,这是中国最了不起的地方。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9月20日,埃塞俄比亚首辆现代有轨电车当天开始运营,该电车每天可以搭载6万乘客。

  2024年初,在非洲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观看非洲杯的谢燕申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行驶在阿比让的街头。他认为,随着电车充电桩设施不断完善,中国电动汽车将会积极开拓非洲市场。

  “非洲人欢迎中国人到非洲投资建厂,尤其是建立清洁能源工厂。”谢燕申说。

  卡布迪对此补充道,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减少人为污染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领先国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国内绿色转型,也为全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虑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中国将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出更大作为,并将进一步改变世界。”卡布迪说。

  卡布迪还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其所倡导的“金砖+”合作机制表示高度赞赏,并称它们为参与其中的非洲国家带来发展良机,同时促进东部非洲加快一体化进程。

  “这些方案推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加强多边贸易合作,大大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通过这些倡议,中国不仅自身取得了显著发展,更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铺路。”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