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0:34:53 来源: sp20241227
青春路上,以什么样的姿态前行,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青年,时代的弄潮儿,用行动给出答案。
理想抱负:
青年奋进的旗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有理想、有抱负,国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
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国环流三号实验现场,不时闪动炫目的光芒:2022年10月,它创造等离子体电流115万安培的我国新纪录;2023年8月,实现国内首次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高约束模式运行,取得重大突破。
坚守精神坐标有多重要?在前沿能源领域,1955年,时年42岁的钱三强、39岁的李正武等科学家,率先推开核聚变能源开发这扇大门。一代代青年人锚定理想信念,在建设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方面成果频出。从四川乐山我国首座“人造太阳”,到中国环流器二号、“东方超环”,到中国环流三号……“人造太阳”成为一代代青年科技人员发光发热的“聚变堆”。
中国环流三号团队负责人,40岁的钟武律说,“人造太阳”倾注着自己全部理想。“读博士时我面临选择,是去国外先进的平台上搞研究,还是参与建造我们自己的先进平台?我选择了后者,同步提升自己和科学平台,很高兴我们做到了。”
青春之理想,就是引领青年人奋进的旗帜,激发他们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各领域、各行业为国家发展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每天听机床的声音、摸产品的平滑度,高级技师杨永修就能判断出机床的运行状态。
“我的汽车制造梦,从儿时就开始了。”杨永修说,为了攻克精密加工这一汽车核心技术,他争分夺秒地研究新系统语言、新操作技术和新编程软件,带领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经过几十次推倒重来,成功破解了数控铣床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为祖国突破技术“卡脖子”尽到心力。
吃苦奉献:
青年成长的阶梯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青年在成长中常常困惑,怎样选择,如何奋斗,才能抵达目标?在同行者的选择中,我们不难发现答案。
在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说起彝族青年立克拢拢,人们纷纷夸赞。2015年,立克拢拢退出自己在成都经营良好的公司,回到老家雪峰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老少建好通村道路,实施电网、饮水、通讯改造工程,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4月,33岁的他调任永红乡乡长。到任刚一个月,他就筹措资金,发动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等100多人投工投劳,昼夜赶工,修好了笋农进山采运竹笋的产业路。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说起回乡的初衷,立克拢拢说,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时代给了彝乡儿女机遇,我愿用我的青春,实现彝乡振兴”。
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选择奉献,便选择了高尚。
作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冠军,“90后”梁嘉伟能够把两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透明玻璃纤维熔接在一起。
在这个领域,达到这项技能,无疑是挑战极限。断纤容易扎进手里,一根手指受伤后,他就忍痛换一根手指继续,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技术分析与训练,他创造出“十指熔纤法”,将光纤熔接准确率从99%提升到99.99%。
梁嘉伟说,唯有主动吃苦、甘心奉献,唯有接受锤炼、脚踏实地,成长的步子才能又快又稳。
使命责任:
让青春发出最强音
国家兴盛,青年有责。新时代的青年,既是逐梦人,也是圆梦人。
在湖南省临湘市羊楼司镇新屋村,39岁的李黎是大忙人,早上6点刚过就给采收蔬菜的职工开会,7点多钟吃过早餐,他又来到瑶族特色风情的莫瑶古寨,研究传统农耕文化的展示传承。
16年前,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李黎回乡创业,遇上2010年临湘特大洪灾,投资三十多万元的菌棚被冲毁。他没有气馁,再次创业种植野菜。为打开销路,他一家一家跑客户,一年跑了上千家,打开了市场。目前,李黎的山野菜合作社已流转了1685亩土地,带动了周边3个村庄、281户农户和433名社员。他还发起“妈妈回家”返乡就业项目,邀请在外打工的父母亲们回家就业。
“我们发展了,更应该铭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李黎说。
青年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这份精神和力量,跳动在每一处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在国网长春供电公司42米高的输变电铁塔上,出生于1997年的输电检修工王玥负重20斤,一路攀爬至塔顶,进行线路检修和更换工作。
输电作业需要爬塔、高空作业,对作业者胆识、体力要求非常高。王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公司首位从事该工作的女职工。
“责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王玥说,挺膺担当,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谢佼、段续、周楠、胡拿云、王帆)
(责编:温璐、王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