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7:25:29 来源: sp20241114
◎本报记者 颉满斌 张 蕴
实习记者 李诏宇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科技日报记者19日赶到核心受灾地区大河家镇。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支专业救援力量与民间救援力量从各地赶来,驰援震区。目前,搜救及安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针对灾害应对实际和灾区救援需求,紧急启动中央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和航空救援协调联动机制,迅速统筹调派应急救援力量增援灾区。在此过程中,灾区周边相关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28支730余人被调派赶赴灾区,开展人员搜救、道路抢通、地震次生灾害处置等行动。同时,中央企业工程抢险力量41支2800余人保持应急状态,随时进行增援。
截至记者发稿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37犬赶赴灾区救援。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进行全面排查搜索,摸排危房885间、地质灾害隐患点73处,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排危除险497处,抢救财产1530余万元。
此外,应急管理部还指导甘肃省启动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11支294人到达灾区开展救援救灾救助工作。同时,社会应急力量500余人保持应急准备,随时准备增援。
面对灾情,甘肃省各界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甘肃省省级相关部门、临夏州和积石山县迅速行动,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排查搜救、伤员救治、转移安置、灾情核实、基础设施抢修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甘肃省人民医院第一时间集结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和抗震救灾医疗队,分批赶往积石山县抗震救灾。甘肃省人民医院专家先遣队已于19日凌晨抵达大河家镇。同一时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紧急集结的16名抗震救灾医疗队员,也已抵达积石山震区。截至记者发稿时,甘肃各级医疗机构已派出救援队伍19支386人抵达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同志,以及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灾区。
地震也造成青海省部分县区受灾严重,目前当地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据初步统计,青海省各部门和相关地区共计出动800余人、车辆70余台赶赴灾区,迅速对水利工程、水库、公路、铁路、隧道、油气水暖管网和电力设施等开展全面排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力管控安全风险,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此外,还有省级30支应急救援队伍全副武装24小时待命。青海省地震局第一批和第二批现场工作队已赶赴震区,架设8台(套)流动监测台站,连续开展震情监视工作,研判震情趋势并及时报送、公布震情数据。
据悉,青海省财政厅紧急下达抗震救灾补助资金5000万元、青海省总工会紧急拨付1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支持抗震救灾工作;青海省人民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陆续接诊地震伤患;青海省气象局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响应;青海省通信行业抢通基站123座;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排查处置国省干线公路受损情况。截至19日19时21分,青海省受本次地震影响的用户供电已全部恢复。
此次地震震中所在地积石山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1735米至4309米。近期恰逢寒潮过境,震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5摄氏度左右。身处大河家镇的记者看到,当地余震多次发生,镇上又遭遇断电,情况复杂。
“不论是震区群众,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海梅接受记者采访时提示,低温天气会给露宿野外的群众带来不便,被困人员面临更大的困难,在缺少御寒物资的情况下容易感冒、冻伤。一旦感冒,在高原地带还会引发一些高原疾病,可能危及生命。
“应急帐篷内取暖使用明火时要谨防一氧化碳中毒。临时安置点须做好帐篷防风加固工作。”赵海梅说。另外,剧烈的地震后,土层疏松,震区地质条件脆弱,山地土质松散,震区人员须注意防范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