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17:05:29 来源: sp20241224
首个四臂腹腔手术机器人、全新靶向DNA和RNA基因编辑技术、全球首创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在上海浦东,基因编辑、合成生物、AI生物制造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近年来,未来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孕育发展新机遇和塑造经济新动能的先导性产业,未来产业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赢得产业主导权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重大方向列入未来产业,指明了未来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统筹布局未来产业,应依托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若干未来产业,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1%。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有利于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同时,产业创新需要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友好的社会氛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产业创新MBA项目学术主任朱恒源认为,未来要重视开发新需求、探索新应用、发展新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量子技术蓬勃发展是我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一个缩影。近日,我国量子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整机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去年10月,“九章三号”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
绿色发展是未来产业规划的基础,将低碳转型理念纳入经济规划与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要素。3月21日上午,一辆带有氢元素标志的蓝色列车以时速160公里在试验线上满载疾驰,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成功试跑。
据了解,该列车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应用了多储能、多氢能系统分布式的混合动力供能方案,采用氢电混动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统,凸显了氢能源技术研发应用在交通载运装备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
工信部此前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显示,我国已建成1488家全国绿色工厂、104家绿色工业园区和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生产方式不断完善。
以数据中心、智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承载着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近日发布的《绿色算力技术创新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我国算力绿色发展的侧重点正在向实现产业用能、生产和应用的全链条绿色发展。
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亟需高效可靠的管理体系,在保证生产和服务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支持产业建设可持续性发展。
“应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为突破口,打造新增长引擎。”在朱恒源看来,要充分利用中国市场规模大、多样性高、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转移。
业内专家表示,要想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寻找制胜“新赛道”,必须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要持续增加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为未来产业发展夯实技术底座。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