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6:07:06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银川12月22日电 题:宁夏银川闽宁镇:“金沙滩”里的甜日子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一场冬雪后,贺兰山下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到户,随处可听见人们的欢声笑语……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从昔日的“干沙滩”到如今的“金沙滩”,闽宁协作27载,闽宁镇实现了精彩蝶变。
航拍闽宁镇。永宁县委宣传部供图民生实事铺就幸福生活
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守护农村群众健康的“关键一环”。在闽宁镇木兰村,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卫生室默默保障着村民安康。
“村民们以前身体不舒服,都要到县城去看,现在不用再来回折腾了,大病小病都能在家门口看了。”据木兰村卫生室负责人姚杰介绍,在以前,卫生室面积狭小、设备老旧,无法满足村民们的基本医疗需求。经过多方协调,村里今年新建了这座集接种室、治疗室、药房等6个功能室为一体的卫生室,可以有效承接附近4000余名村民的日常就医需求。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闽宁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常态开展“四查四补”,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闽宁镇不仅下大力气统筹镇村医疗卫生资源,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还优化13所中小学师资、校舍、教具、设备等教育资源配置,保障1.2万名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移民在闽宁禾美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 中新网 记者 李佩珊 摄种植业成为闽宁致富经
产业催生的红利,总与老百姓的钱袋子相连。占地830亩的闽宁镇园艺村设施温棚园区是闽宁协作重要产业扶贫项目,自园区建成,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
“作物投资小,人工投入也不多,现在每个棚每年可以种两茬,整体销路也有保证,每个大棚的年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以上。”今年65岁的袁俊成是温棚园区负责人,谈到园区的200多个大棚,他如数家珍,“园区目前的作物以西红柿为主,年产量800吨以上,还种植蓝莓、辣椒等作物,年总收入超过了1200万元。”
长久以来,闽宁镇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支撑,累计建成了原隆、福宁、园艺及玉海村等设施温棚园区8个,高标准设施温棚840栋,主要种植西红柿、樱桃、食用菌及时令蔬菜,全年蔬菜产量达约5600吨、瓜类4.3吨,年产值预计达3924万元。
大棚内生机勃勃。永宁县委宣传部供图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
作为村里第一批搬出大山的年轻人,刘莉搬迁到闽宁镇后不久便来到了立兰葡萄酒庄工作。她靠着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一路成长为负责整个酒庄车间工作的主管。
“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家庭收入也可以。许多和我一样的姐妹都在闽宁镇找到了生活方向。”如今,刘莉和丈夫都在立兰葡萄酒庄工作,一个分管生产、一个负责种植,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他们的幸福生活得益于闽宁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源于闽宁人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闽宁镇,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移民群众有了“展示拳脚”的广阔平台,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应运而生,并发展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帮扶示范基地。禾美车间开办的“巧媳妇创业超市”,吸纳8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巧媳妇”直播带货团队向全国销售枸杞、干果等各类宁夏特产,并将福建的优质产品引入宁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闽宁协作互利互惠。如今,禾美车间日订单量超2000单,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带动当地近百名脱贫群众就业,探索出了新业态下就业创业富民新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党建引领、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如今,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图景在闽宁镇徐徐展开。(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