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31:07 来源: sp20250102
阅读提示
在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亮明人民法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的司法态度。
大量抢注语音唤醒词“小爱同学”商标,反要求关联企业“停止侵权”;将在海外注册的“上海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名称广泛使用在自家生产的洗衣机产品上;外文驰名商标经方言翻译后用于门店宣传……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展示了人民法院有力打击恶意攀附知名商标商誉的行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态度。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问题,近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探索新技术、新业态裁判规则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案例,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知识产权类型,涉及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国内外知名品牌、数字经济、种业等众多新时代的重点领域和行业。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对既有的社会生活规则不断提出挑战,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面临着新技术与新思维的双重考验。人民法院积极探索裁判规则,明晰权益保护边界,服务保障数字经济。
在涉“小爱同学”唤醒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7月发布了首款唤醒词为“小爱同学”的人工智能音箱,此后也在手机、电视等产品中搭载使用“小爱同学”唤醒词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引擎。
陈某于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不同商品类别上共申请注册“小爱同学”等66枚商标,后又向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企业发送律师函,要求停止侵犯其“小爱同学”商标权。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认为,陈某、深圳市云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遂诉至法院。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某大量抢注“小爱同学”等商标,向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企业发送“停止侵权”的律师函,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也损害了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立即停止侵权。陈某赔偿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120万元,深圳市云某科技有限公司对其中25万元承担连带责任。
最高法在阐述该案典型意义时称,本案系涉人工智能语音唤醒词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该案判决不仅明确经使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唤醒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力规制了恶意抢注他人唤醒词并滥用权利的行为,充分保护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品牌商誉。
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制度
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落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政策的重要举措,对于打击侵权,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通过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激励创新创造,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人民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从严惩治侵权假冒,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确保权利人得到足额充分赔偿。”林广海介绍,2023年,全国法院在319件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117%,判赔金额11.6亿元,同比增长3.5倍。
“其中,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8起案件中适用了惩罚性赔偿,切实体现对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促进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大力保护科技创新的司法导向。”林广海说。
据了解,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对恶意侵权、严重侵权行为重拳出击,整治到底。比如,“盼盼”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人民法院对恶意攀附他人具有较高知名度注册商标的行为依法适用4倍惩罚性赔偿,全案判决赔偿1亿元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65万元,有力打击了恶意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审结“橡胶防老剂”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02亿元,创同类案件判赔金额新高。
“知识产权赔偿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司法实践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人民法院及时总结审判经验,实现裁判标准和裁判结果的平衡与协调。”林广海说,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指导性案例,明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具体条件,细化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方法,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创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林广海介绍,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够服务技术创新,推动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
“比如,人民法院稳妥化解科技‘独角兽’企业系列侵权互诉案,使创新主体轻装上阵,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攻关。”林广海说,“再比如,充分发挥发明专利等技术类案件集中管辖和审理的优势,总结提炼科技创新司法保护规则,统一技术类案件裁判尺度,强化对创新成果保护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激发自主创新的信心和活力。”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助于推动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林广海介绍,人民法院有效规制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市场封锁,促进公平竞争。妥善处理涉数据、平台企业案件,依法严惩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强制搭售等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内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标配”。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西门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综合考虑“西门子”字号及商标知名度,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等因素,判令被告承担1亿元赔偿责任,传递中国法院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鲜明司法态度。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