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4:12:21 来源: sp20241227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解雪薇
发于2024.8.5总第115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近日,全国多个省市纷纷组建科技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省级层面,河南、内蒙古、浙江、辽宁、江苏、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新疆等省份都组建了科技委。市级层面,成都、南京、郑州等至少8市的科技委也相继亮相。
科技委的组建,可以追溯到2023年3月发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省级党委科技领域议事协调机构结合实际组建。
去年8月,中央科技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今年6月25日的全国科技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员会主任”的身份亮相。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科技相关的工作除了在科技部门外,还分散于诸多部门,包括工信、农业、发改等,跨部门统筹难度较大,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政策难以衔接,影响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和成效。当前,各地组建科技委是为了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解决过去科技政策分散化和碎片化的问题。
双主任“高配”
省级层面,在媒体报道中,最先有动作的是河南和内蒙古。4月底,两地都举行了科技委第一次会议,其后的六七月,江西、吉林、四川、海南、甘肃和江苏陆续公布组建省级科技委。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目前已组建科技委的10个省份,有8个属《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中的第二、三梯队。该报告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按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值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三个梯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陈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核心任务之一,其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更高。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第二、三梯队展现出积极态度和行动力,足见相关省份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希望通过科技委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快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
随着各地科技委的陆续组建,领导班子也相继揭晓。
从目前已公开的主任人选来看,省级党政“一把手”出任是“标配”,如河南、吉林、四川、海南、甘肃、江苏等都明确了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双主任”。而在市级层面,南京市委科技委同样是市委书记、市长“双主任”配置。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钒长期研究科技政策与管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过去科技工作在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下,不同部门的想法、目标和利益不同,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的问题,“科技改革举措的落实单纯依靠科技部门,推动力是不够的”。
刘钒以中部某省为例,当地想依托某地级市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但碍于科技部门调动本市各方资源的难题,以及周边城市配合不畅,这一系统性工程难以推进,“这时候就必须由更高规格的班子成员配置来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
在朱克力看来,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导科技工作,不仅是管理上的变革,更是战略层面的提升,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与此同时,更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
不过,“双主任”的配置并非科技工作独有。马亮说,这在其他领域也很常见,如很多地方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也是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的配备,“这说明‘双主任’‘双组长’是未来很多领域的常态”。
坚持问题导向
去年年底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其中指出,关于科技部门职责机构调整,地方情况与中央不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不一样。中央成立科技委主要是统筹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省一级不一样,市、县更不一样,不同地区之间情况也千差万别,不一定完全与中央层面对应。科技管理职责该集中的还要适当集中,不能把有限的科技资源“撒胡椒面”。
央地科技委职责定位的区别也在《方案》和各地科技委会议上予以明确。根据《方案》,中央科技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统筹解决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确定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和重大科研项目,统筹布局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等。
目前来看,已经组建的不同省市科技委的工作侧重点确实存在差异。
河南明确,主要围绕该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及人才等问题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内蒙古聚焦乳业、稀土、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产业承载地布局。
江苏则聚焦打造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等;在浙江,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育及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从1到N”的产业化等成为当地重点工作。
多位专家指出,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坚持问题导向,即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问题、地方资源禀赋、创新能力、产业基础和区域战略需要来展开工作。
刘钒表示,在创新能力较强、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研究、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在科技能力和资源相对较弱的后发地区,则应该重点推动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强化承接科技资源外溢和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能力,尽其所能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创新鸿沟”。
对国家战略的呼应也很重要。朱克力认为,中央提出“夯实基础研究”,地方科技委可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具体领域进行深耕。如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更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实验室建设;而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则更关注工业技术升级和成果转化。
还需实践检验
关于省以下科技领域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并未提及。但《讲话》中提到,市、县科技机构总体要加强,并保持相对稳定。
刘钒预测,每个省(包括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应该都会组建科技委,但地级市则会有差异。不过,“有无科技委不应成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重视科技创新的必然标准”。
在朱克力看来,是否组建科技委应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需求高的省市,如一线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组建科技委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组建科技委,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地区竞争力。
但对于一些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资源有限的地区来说,盲目跟风组建科技委则并无必要,更需要的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如果无视实际需求,可能会带来资源浪费、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地区长远发展。
至于已经组建科技委的省市,朱克力认为,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确保有效运作并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首先,科技委应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避免陷入微观管理;其次,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确保科技委决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也要加强与产业界、学术界沟通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是长期以来科技工作的难题。“目前,一些项目管理往往是前期把关不严,中期管理不到位,最后验收也是草草收场。”马亮认为,加强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管理至关重要。
他进一步提出,要在前期论证确立更有前景和价值的方向、技术路线,过程中通过标志性成果来检验是否按照规划的方向持续推进及达到预期,如若没有,要有纠偏和止损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大概率要失败的项目,应及时叫停。“这些都将是科技委的工作。”马亮说。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陈劲说,通过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负责宏观统筹,如科技委通过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提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制度、政策和资金支持,“成果的转化则交由市场,发挥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
刘钒也认为,科技委领导科技工作,可以增强全省科技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的统筹谋划能力,更好发挥党组织居中协调、统筹资源的作用,“但上述作用还需要实践检验,也需要规避加强领导后导致治理复杂度增加的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9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