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8:28:48 来源: sp20241114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牵引,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抓手,推进公正司法取得新成效,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
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时代以来,司法机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两份意见,释放稳预期、强信心的积极信号:最高法制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7条意见,最高检制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条检察意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
一组数据,记录司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步伐:2023年,人民法院推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执行到位金额187.8亿元;检察机关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相关案件3866件。
把依法平等保护原则融入司法政策、落到个案办理;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清理涉企“挂案”,坚决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司法机关以法治的确定性助力提信心、稳预期、促发展。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坚持严格保护的司法理念,才能以公正司法激发创新活力。
“要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是“乌苏”还是“鸟苏”?乌苏啤酒在国内啤酒行业有较高影响力,但一些企业通过“搭便车”“傍名牌”方式生产销售仿冒乌苏啤酒的侵权产品。通过跨区域诉讼,法院全额支持了乌苏啤酒的赔偿请求,保护了企业知识产权。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充分发挥司法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等职能作用,增设互联网法院……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新领域新业态科技成果运用,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昔日,网箱满湖、水质恶化;今朝,风光旖旎,山清水秀。”办案检察官工作日志里写道。作为首例由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万峰湖专案凸显了检察公益诉讼正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法治手段。
发布司法服务“双碳”指导意见;对弄虚作假、情节恶劣的“环评报告贩子”终身禁止环评执业;最高检直接对长江干支流船舶污染问题以公益诉讼立案……新时代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司法守护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利益调整。司法公正高效权威,依法化解各类风险和矛盾,做到处置依据和程序合法合规、处置结果可预期,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不枉不纵守护平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严厉惩治境内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守护群众“钱袋子”。
宽严相济促犯罪治理。检察机关主动适应刑事犯罪结构变化,协同各方推进轻罪治理。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23年,超过90%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一审服判率96.8%。
抓前端、治未病——
“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
“在中国可以试试‘中国式调解’,有事先商量。”在外籍调解员杰克劝说下,因纠纷被法院限制出境的外商安东尼欣然答应。浙江义乌法院启动涉外纠纷诉调对接程序,“洋娘舅”杰克参与联合调解,花费3天时间就调解成功。
最高法与有关单位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推动纠纷从“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转变;检察机关严格规范落实“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者结果答复”,持续巩固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明规则、促治理——
“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
今年全国两会上,“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关注热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持续落到实处,使司法活动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弘扬社会正气。
依法遏制高额彩礼,最高法制发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让彩礼归于“礼”。坚决惩治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网络秩序。在履职办案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效促进了法治社会建设。
护航人民美好生活,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什么我们的改革发展能够有序推进、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以来,司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把司法便民利民惠民落到实处——
“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为了解除25年有名无实的婚姻,广东居民李爱珍走进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的大门。
此前因过了诉讼时效,一、二审法院驳回了李爱珍撤销结婚证的诉讼请求。“案结”但“心结”没解,巡回法庭反复与广东法院协商,最终依法解除李爱珍多年困扰。自2015年起,最高法先后在深圳等六地设立巡回法庭,“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就地为民解忧。
司法为民,枝叶关情。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立案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解纷成本显著降低;针对药品说明书“字小如蚁”影响用药安全,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推动适老化改造……
落实司法民主,保障群众参与——
“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如果不懂群众语言、不了解群众疾苦、不熟知群众诉求,就难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场检察听证在河北张家口某区举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担任听证员。“胡某虽有用消费券误导消费者购物的行为,但罚款30万元过重了。”在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落实“过罚相当”原则。
从公开听证、人民监督员制度等,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司法的渠道,到人民陪审员参审质效逐步提升,到司法每一环节均可在公开渠道查询……一项项改革举措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公开透明的司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触手可及的正义。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找准司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主动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必将助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7日 01 版)
相关报道: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