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访南非大学教授、中非中小农协会会长秦效顺

发布时间:2024-11-21 22:52:50 来源: sp20241121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南非大学教授、中非中小农协会会长秦效顺。他表示,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日益广泛深入,前景可期。

  秦效顺表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不断深化农业领域务实合作,中国坚定不移支持非洲实现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助力非洲早日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科技化及数字化。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从大田作物到畜牧养殖,从热带农业技术到旱作农业技术,从农业技术培训到减贫示范合作,从农产品加工到农产品出口优惠政策,从粮食增产技术扶持到农业产业链合作,成果斐然。

  自1998年中南建交以来,双方农业领域交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造福两国及两国人民。中南农产品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0.52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43.64亿美元。双方农产品贸易种类涉及植物产品、羊毛和动物生皮、禽肉类、水产品等。2017年,中南正式签署《南非冷冻牛肉输华议定书》《中南出入境动物检疫合作谅解备忘录》,南非成为对华出口牛肉的少数非洲国家之一,中国也成为南非牛肉最大出口市场。目前,南非农产品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双方农业贸易需求旺盛,持续健康的农业经贸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南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随着柑橘、牛肉、红柚、大豆、鳄梨等农产品输华协议落地生效,越来越多的南非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南非牛肉、柑橘、红酒、红柚、鳄梨、博士茶等优势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秦效顺说。

  秦效顺还介绍了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中南农业合作部分代表性项目及范例。

  中非中小农协会联合南非林波波大学、南非大学等,对南非姆普马兰加省一家农业合作社的农民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大田作物种植及管理、农产品加工、市场管理及销售技巧、资金申请及获取政府补贴等,获得广泛好评。

  此外,中非中小农协会还与南非相关部门及机构共同成立了中南高科技木薯试验田、中南高科技苜蓿试验田等。同时,该协会还与南非大学合作,帮助南非成立国家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以解决南非及非洲农民就业、农业可持续发展、妇女青年赋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获取、减贫扶贫等问题。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南农业合作,秦效顺建议,一是构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打造中南农业合作政策对话交流平台,包括鼓励建立以双方农业部门及农科院牵头的农业联合委员会或者工作组机制。二是完善双方农业技术交流培训机制,提升中南农业合作新效益。三是创新并优化双方农业合作模式及机制,激发中南农业合作发展动能及市场活力,不断升级中南农产品贸易,促进南非农业产能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构建并增强中南农业合作多方参与机制及网络,包括争取两国政府的参与指导,以及农业部门、农业研究机构、农业院校、农企及农民等方面的共同参与,鼓励域外援助方、国际组织、南非及非洲本土发展机构、私营部门和农业科研机构等参与中南农业合作。五是建立和强化中南农业合作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加强双方在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民生计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秦效顺强调,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倡议、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对非洲大陆的影响日益广泛,赢得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支持与响应。新形势下,中非、中南应继续加强农业领域合作,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合作空间,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经济日报驻比勒陀利亚记者 杨海泉)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