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领航|三次座谈会,为了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发布时间:2025-01-07 14:42:05 来源: sp20250107

  9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黄河安澜,是习近平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及沿黄九省区,在上中下游城市三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座谈会。回顾座谈会主题,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两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黄河宁,天下平。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多年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9省区从实际出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31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拍摄的黄河(无人机全景照片)。

  2023年11月30日,天鹅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境内的黄河上游弋。近年来,青海省加大力度保护治理境内黄河流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越冬候鸟提供良好栖息地。

  2022年10月17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拍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景色(无人机照片)。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当地采取护湿还水、禁牧还草等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全力推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境内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2024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湿地生态研究站全面投入使用。该站以高寒湿地保护与恢复为目标,致力于为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及政策建议。这是7月25日,科研人员在四川若尔盖日干乔湿地一处试验平台采样。

  2023年7月6日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拍摄的阿万仓湿地景色(无人机照片)。玛曲湿地占地562万亩,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被誉为“黄河之肾”。

  2023年7月6日,牧民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镇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补种草籽。

  2024年3月1日拍摄的黄河宁夏段(无人机照片)。

  2024年8月15日,技术人员(左)和工作人员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一个葡萄园工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银川市积极打造高标准葡萄园,借助各种传感器监测酿酒葡萄的生长状态,实现精准灌溉,从而高效节约黄河水。

  2024年3月1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黄河湿地拍摄的天鹅。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候鸟数量连年增加。

  2024年5月26日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拍摄的黄河(无人机照片)。巴彦淖尔市位于黄河“几字弯”北端,拥有富饶的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近年来,在引黄灌溉工程支撑下,河套灌区年均粮食总产量达60亿斤以上。

  2023年7月16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成功实现先期通水,这是在陕西西安拍摄的黄池沟配水枢纽(无人机照片)。引汉济渭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后,可增加渭河入黄河水量年均6亿至7亿立方米。

  2024年5月9日在陕西省宝鸡市拍摄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沿岸景色(无人机照片)。

  2024年6月7日在山西拍摄的汾河太原段晋阳桥(无人机照片)。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近年来,当地通过源头截污、雨污分流、生物治藻等措施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今年1月至6月,太原市境内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2024年8月13日在山西省临猗县薛公村拍摄的蟹塘(无人机照片)。薛公村位于黄河岸边,有5000多亩黄河滩涂和近5000亩荒沟。当地通过将荒沟和滩涂进行整合,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让守着黄河水、住在黄河滩的薛公村村民有了新的致富路。

  2023年6月21日,调水调沙清水下泄阶段的小浪底水库下泄基本为清水(无人机照片)。黄河调水调沙已实施22年,通过调水调沙,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得到全线冲刷,河床有明显下降,行洪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

  2024年5月28日在河南省济源市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无人机照片)。

  2024年4月24日,船舶行驶在山东济宁港航梁山港航道上(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有效促进黄河流域各省区物流降本增效,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年6月19日,位于黄河高青段的马扎子引黄闸开闸引水(无人机照片)。5月1日至6月18日,山东省累计启用引黄闸63座,引黄河水量10.06亿立方米,保障农业灌溉需求。

  记者:李学仁 谢环驰 王晔 张龙 王曦 陈斌 王鹏 杨植森 连振 李志鹏 邵瑞 詹彦 杨晨光 李安 郭绪雷 徐速绘 金立旺 方欣 刘诗平

  制作: 毕晓洋 虞东升 张浩波 张曼怡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