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4:09:09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 刘育英)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4年“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全国名校长论坛”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来自北京、杭州、成都、武汉、洛阳等城市的多位中小学校长分享优质学校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经验,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熊璋表示,大语言模型、多模态生成技术等新技术不仅对教育模式提出挑战,也带来创新的契机。构建中国的教育新生态需要关注几个环节:教育信创、科学与素质教育、小步快跑的实践和全域数字孪生。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要实现从一致性教育到个性化教育的转变,从知识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惠说,人大附中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在AI+X的跨学科建设方面,人大附中的教师自主研发20多门跨学科的课程、30多个课例,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杭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王华琪表示,该校关注人工智能对语言教学的赋能,如智能语音识别和实时评估学生发音语调的技术,以及通过AI进行听说练习和心理疏导。他认为,虽然“经师”可能会被“AI教师”取代,但“人师”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人机协同育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党委书记吴明平在报告中表示,该校在AI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主要聚焦在三个方向:提升科学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数字技术赋能,并提出了多维度的智能素养发展模型和课程框架,包括AI科普、基础、应用和实践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慧生表示,智能技术的融入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改革的重要方向,核心素养的全面推进是改革的亮点和难点。智能时代的教育强调跨学科学习,要求各学科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