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9:36:53 来源: sp20241124
九月的南粤大地,风动秋声,暑气犹未消。
一阵急促的铃响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法官叔叔,妈妈现在每个月都来陪我。学校开学后她帮我买了新手机,还给我零花钱,这几个月感觉像做梦一样幸福!”
电话那头传来小东欣喜的声音。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法院乐平人民法庭副庭长陈钦彬被此刻欢乐的笑声感染,与小东聊起近况,一同憧憬美好的未来。
“反转”的手写信
时间回到2017年,当时7岁的小东父母离婚,双方约定由父亲陈先生抚养小东,母亲梁女士无需承担抚养费。此后,父子俩继续在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生活,日子过得简单却充实,梁女士则辗转去了广州发展。
因感情破裂选择离婚,对夫妻双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于孩子而言,最温暖的港湾就此破碎。若父母的爱还掺杂着其他“心思”,更可谓“不可承受之痛”。
2023年12月,梁女士向三水区法院起诉要回小东的抚养权,并提供了一封手写信。信里,小东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想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意愿。
“当初我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小东。现在经济条件终于好了,我想把孩子接到身边,这里教育条件也更好。”梁女士在电话里急切地向承办法官陈钦彬表达心情。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陈先生提交答辩状,称前妻自离婚后与小东很少联络,一年只回来看孩子一两次。同时提交的还有小东的另一封手写信,信里表明他要和父亲一起生活。
不到一周时间,小东的选择却出现“反转”,难道另有隐情?
做好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面对两封前后矛盾的信,陈钦彬决定和小东当面聊聊。
孩子的“内心密码”
陈钦彬从陈先生口中得知,小东如今正值青春期,对自己不熟悉的人稍显羞涩,话很少。要消除沟通隔阂,打破壁垒,还得找对办法!
了解到小东酷爱篮球,陈钦彬决定“投其所好”。周末,提前做足“功课”的陈钦彬身穿便服来到小东家,单独和他聊了起来。
“听说你喜欢篮球,我有空也爱打几场,你最喜欢哪个球星?”陈钦彬先从小东的兴趣爱好、喜欢的课程、朋友等话题入手。一来二去,小东的“话匣子”果然打开了,他开始主动和陈钦彬分享自己和父母的快乐时光。“上个月妈妈带我出去玩,拍了好多照片,我都不知道有多开心!”提到这些,小东的眼里闪着光。
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依恋,陈钦彬决定继续深入,“妈妈经常来看你吗?”
“妈妈现在生了弟弟妹妹。她忙不过来,一年来看我一两次。”14岁的小东,言谈中已表现出懂事与成熟。
“有时还是会想妈妈吧?”
“是啊,但是……”小东欲言又止,“她太忙了,上次答应给我买新手机,还没买呢。”
细细一聊,陈钦彬发现梁女士提交的那封手写信,竟然是小东新手机的“交换物”。
惊讶之余,陈钦彬耐心安抚小东。本以为是母亲对缺席孩子成长的懊悔,没想到背后可能另有“故事”。本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陈钦彬决定先约梁女士到法庭了解原委。
“小东平时喜欢吃什么?他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你和现任丈夫的两个孩子,一个尚在襁褓,另外一个还没上幼儿园,正是最需要你的时候。如果小东跟着你,打算怎样照顾好他?”
“小东的上学问题是怎么考虑的?”
面对陈钦彬一连串的发问,梁女士一下子慌了神,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并坦言这些年来确实一年才见小东一两次,连电话也很少打。
那她又为何要求小东写手写信?“真相”仿佛越来越近了。
离婚不“离”爱
“法官,我丈夫所在的村要征地,他让我把小东户口迁过去,能多分些补偿款。我……”面对陈钦彬的质疑,梁女士哽咽起来。
“孩子一直为你考虑,你说忙,他就等。将心比心,你缺席了小东七年的时光,你又为他考虑过多少?现在因为补偿款想要回抚养权,你对得起孩子那一声‘妈妈’吗?”
陈钦彬告诉梁女士,父母离婚,最受伤害的莫过于孩子,小东最大的希望依旧是能够得到父母持续、完整的爱。
闻毕,梁女士只是红了眼眶,不发一言,但陈钦彬知道她听进去了。
法庭调查之后的周末,陈钦彬又和小东见了面,并问出关键性的一句,“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你想和谁一起生活?”
停顿片刻后的小东,缓缓回答,“这么多年我一直跟着爸爸,我想和爸爸一起生活。”
这一刻,孩子抉择已定,判决也有了方向。
“法官,我回去想了很久,我确实做得不对……”案件宣判的前一天,梁女士打来了电话,哽咽地说出自己多年来对小东的愧疚,并主动撤回了起诉。
至此,这起抚养权纠纷画上句号,小东将继续和陈先生一起生活。
“法官,谢谢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妈妈的陪伴,小东活泼了许多。以前我又当爹又当妈,老是想着弥补孩子,现在我也想通了,对孩子来说,父母任何一方的爱都是不可替代的……”令陈钦彬倍感欣慰的是,父亲陈先生也在经历纠纷后对如何守护孩子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家。做好孩子的守护者,尊重孩子的选择。”陈钦彬在给双方父母的“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寄语中落下郑重一笔。
做深做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重在“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三水区法院探索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亲情帮教特色品牌活动,依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构建机制为基、保护为先、普法覆盖、延伸预防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格局,全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用心用情帮教、引导千余名失足少年回归社会,以法之名护佑祖国“花朵”向阳而生。(记者 吁青 通讯员 吕慧敏 毛丽婷)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