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9:13:25 来源: sp20241123
从小喝海河水系地下水长大的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镇单杜科社区居民张孟林从来没想过,年过半百后天天喝的是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过去不知道什么是‘全国一盘棋’,从喝自己家门口的井水到喝上南水北调的长江水,我是‘一盘棋’的受益者。”张孟林说。
断流的河道再现碧波,南水北调工程解了“华北之渴”,也改变了当地的用水方式。
华北是典型的缺水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漏斗区。
在单杜科社区,居民张环江指着一口废弃的老井说,“曾经,吃水靠打井,从十几米到几十米,再到一二百米,井越打越深,水却越来越少。”
68岁的张孟林,自家院子里有口井,井旁有一片小菜园,“井是1995年请人打的,2000年前后,抽不出水来,成了枯井。那些日子,人吃水都费劲,小菜园也就荒废了。”
2013年,单杜科社区开始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供水管网。管网建成后,自来水通过管道送到家家户户,大伙儿省去了肩挑手提的辛苦。
自来水,改变了供水方式,但没有改变水源。在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年均超采量曾达到68亿立方米。光靠地下水,已经难以为继。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一路实现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通水10年,华北地下水水位大幅回升。2023年底与2018年同期相比,河北省浅层超采区回升3.01米,深层超采区回升7.55米。张孟林和他的邻居们是直接受益者。
“近年来,任泽区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任泽区水务局副局长赵东波介绍,2022年底,单杜科社区更换水源,居民生活用水由井水变为南水北调引来的长江水。
“这水喝着好呢!”张孟林的老伴儿孙枝子指着一壶刚烧开的水说,“烧开后也没水垢。”
从喝地下水到喝长江水,是“开源”;珍惜水资源、用好水资源,还要靠“节流”。2014年以来,河北农村积极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大力压采地下水,仅邢台市就累计关停、管控各类取水井44176眼。
“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策,河北省实现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
今天的河北农村,水井少了,水面多了。
在邢台经济开发区,波光粼粼的百泉湖湖面上,水鸟游弋;跨湖而建的百泉大桥上,游人漫步。几只骨顶鸡划过水面,钻进了苇丛。
古稀之年的魏安芹从小生活在百泉湖边,他回忆:“泉水是1982年停的,水面越来越小,没几年就彻底干了。”
不只百泉湖。2021年以来,附近曾经干涸的黑龙潭、珍珠泉等泉眼竞相复涌,形成稳定的湖面,滋养着鱼虾繁衍,吸引着水鸟栖息。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邢台市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不只在邢台。通过持续生态补水,华北平原上的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截至2023年底,与2014年相比,河北全省地下水开采量减少47.2%,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由73.7%下降至40.2%。
华北平原水资源之变,折射新时代生态之变、人们生活之变。
去年的一天,张孟林发现院子里的那口老井竟泛着水光。拿绳子一探,居然往下15米就有水——回到了当年打井时的水位。惊喜之后,他乐呵呵地拾掇起曾经荒废的小菜园,种上青菜……
如今,水滋润着张孟林家的小菜园,更滋润着老张们的幸福生活。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