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中国东盟互利共赢步入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4-11-25 16:16:40 来源: sp20241125

10月10日至11日,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9次东亚峰会将在老挝万象召开。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裹足不前、地缘冲突延宕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展现强大韧性,持续提质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带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继续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在开放合作中扩大互利共赢,让本地区继续成为发展的引擎、合作的高地,仍是地区各国人民的共识和共同愿望。

互利共赢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共识,也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达成了一系列增进经贸合作、强化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共识,建立了涵盖11个国家惠及20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命运与共、团结合作的典范。中国和东盟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原则,双边贸易从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9117亿美元,规模扩大了100余倍,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4年7月,双方累计双向投资超过4000亿美元。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共同挑战,经济融合持续加深,人文交往更加密切,战略互信不断深化,命运共同体的共识日益强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入快车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率先实践地区。

持续做大合作增量,中国东盟互利共赢步入新阶段。近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和东盟战略统筹度和政策协调性不断提升,双方在顶层设计中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目标和前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对接机制为构建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双方在区域、次区域等层面的协调机制和法律框架体系逐步完善,促进和保障中国—东盟的深度经贸合作和共赢共生,构建更加互惠互利、更加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

以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2023年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以来,中国和东盟全面高质量实施RCEP、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除货物贸易外,双方服务贸易、相互投资蓬勃发展,区域互联互通愈加紧密,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东盟与中日韩(10+3)还将共商发表加强区域供应链联通的声明,发挥10+3国家互补优势,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东亚经济一体化水平,深化互利共赢,为世界和地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以更加紧密的产业联动升级发展促进互利共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及东盟国家发展规划对接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资源及产业互补的优势进一步得到释放,形成新的合作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

以更加多元的社会人文交流共享发展机遇、促进互利共赢。作为一个规模巨大需求潜力巨大的大市场,中国东盟互为发展机遇,双方共同为地区及更大范围的消费者带来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选择。新质生产力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东盟互利共赢的需求,正在成为双方互利共赢新的增长点。今年和明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相信随着双方文化、旅游、培训、青年等领域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中国东盟将进一步增进了解、共享发展新机遇,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副教授)

(责编:崔译戈、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