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金台随笔)

发布时间:2024-11-14 08:48:34 来源: sp20241114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旅游不仅是对风物的游历,也可以增长见识、放松身心,让人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属性是旅游的重要属性。从需求来看,旅游是人们追求身体和精神双重愉悦的过程,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文化现象。从供给来看,各类文化资源、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等是旅游产品的重要载体。把旅游视作修身养性之道,是对旅游审美和文化功能的发掘,打开了观察旅游的多维视角。

  旅游是娱乐休闲,也是文化体验。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许多景点推出了形式各样的“背诵免票”活动:以普通话全文背诵《蜀道难》,合格后可免费游览剑门关景区或翠云廊景区;在10分钟内背诵《论语》中的段落30条可免费游览“三孔”景区;在6分钟内背诵《滕王阁序》全文可获得一张滕王阁景区的免费门票……“经典”与“景点”相遇,“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交汇,让旅游多了许多文化味儿,成为一段提升文化素养的阅历。

  “背诵免票”的创意实现了多赢。景区虽然让渡了部分门票收益,但可以借“文化流量”收获关注度和游客认可度;靠着景区推介,诗词歌赋走红“出圈”,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触达更多人;而游客不仅“变现”了知识、得到了实惠,还让旅行多了些互动感、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诗文只是一把钥匙、一个引子。当不朽名篇名句照进现实,引发游览者的共鸣与思考,形成深刻的文化体验,旅游的意义也就从单纯的饱览风景、观山看水拓展为涤荡身心、启迪智慧。

  除了“背诵免票”,“汉服游园”、文化市集、沉浸式实景演出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渐成景区“常客”,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适应了消费的新趋势。相较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如今,旅游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或是在绿水青山间感受风的流动、草的清香,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或是徜徉于古镇街巷,放慢脚步,用心体验风土人情、感受历史文化;或是跟着演出去旅游、跟着“舌尖”去探索,感受别样的人间烟火。游客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对景区景点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赋予旅游内涵和温度。对于景区而言,增加文化底蕴、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势在必行。除了自然山水的丰神妙韵,最能标注旅游景点“特色”的,无疑是悠久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独具地域风情的在地文化。让人们游有所感、玩得尽兴,就需要景区景点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不搞低水平、同质化开发,而是在深入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探索开发沉浸互动式新玩法、新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绘好文旅融合的“工笔画”,才能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临江山胜迹而与天地精神往来,旅行之路,“游物”也“游心”。旅游是通往外部更广阔世界的一扇窗,也能打开滋养内心世界的一扇门。不妨给旅行增添几分文化味儿、注入更多“修身养性”的体验感,在山水田园、诗情画意中陶冶心灵,觅得独属于自己的一份恬静、惬意和欢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9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