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国际视点)

发布时间:2024-12-30 12:56:36 来源: sp20241230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连接人类与地球: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数字创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相关报告表明,自1970年以来,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全球自然生态改善。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今年2月联合国发布的首份《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在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名单的物种中,44%的物种种群数量正在下降,22%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高达97%的鱼类面临灭绝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状况恶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过度开发导致栖息地退化、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在CMS名单所列物种中,每4个物种里就有3个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的影响;每10个物种中就有7个受到过度开发的影响。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有1.6万亿只野生动物被杀害或受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对3.2万个种群进行了监测,发现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从地区看,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种群数量减少最多,平均下降94%;非洲地区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6%;亚太地区种群数量平均下降55%。极地地区、澳大利亚和南非沿海地区物种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可能性最高,欧洲地区物种受污染问题的威胁较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前全球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表示:“我们正面临来自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这将对人类当代和后代福祉造成威胁,现在迫切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一生存挑战。”

  综合施策提升动物保护工作效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当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高出数十到数百倍,而且还在加速。“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拯救它们,比如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动物保护工作效率。一些国家已使用卫星来追踪受到生存威胁的动物,并利用数据绘制野生动物迁徙和土地使用地图,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在非洲,一些国家设立了国家公园和动物保护区,并配备野生动物巡护员,以监督和打击非法盗猎与交易。肯尼亚的一个动物保护组织还开发了名为“区域感知系统”的软件,通过卫星定位项圈等设备,将特定区域的数据集成于一张地图,包括野生动物位置、巡护员和车辆位置、发生过盗猎的地点、枪击信号等,以持续监测大象、犀牛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盗猎行为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数据显示,通过一系列保护举措,非洲犀牛总数2022年增加了5.2%,其中白犀牛数量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东南亚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等国通过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大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力度、颁布野生动物进出口禁令等,打击日益猖獗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为保护极度濒危的马来亚虎,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加紧建设国家野生动物法医实验室,引进高科技设备,不断提高法医的业务能力,完善生物库及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更高效实施异地保护和疾病监测等。

  一些欧洲国家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波兰等国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动物种群及其自然栖息地,并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波兰政府还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等分享实时更新的野生动物图像和相关保护方法,鼓励民众、社区等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2022年发布的《欧洲野生动物恢复》报告,得益于立法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欧洲多种肉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其中灰狼数量恢复最快,从上世纪70年代仅剩几个狼群增至1.7万头。

  “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中国在助力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不断完善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政策法规,包括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扩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对野生动物保护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和严厉的依法打击行动。

  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方面,中国不断强化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生态护林员”制度,持续广泛地进行公众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查办一大批野生动物案件。中国对濒危物种走私案件的打击成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乔伊斯评价“中国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在中国多地,一些国家公园建立了动态监测系统以对动物进行识别、拍摄,将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实时回传,使工作人员随时掌握保护区内的情况;通过使用红外相机等,发现了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了对野生动物的“画像”和身份识别……

  近年来,中国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羊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朱鹮受威胁等级从“极危”降到“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首次出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呈种群恢复状态的物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穆雷玛表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有效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研究能力,促进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支持非洲实施多个相关项目,并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近年来,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区域或国际政府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合作……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行动和国际合作中的积极参与,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助力。

  (本报雅加达3月17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8日 1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