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7:29:50 来源: sp20241105
“这是第一批500条牛仔裤,用手工蜡染,配手工苗绣,年轻人特别喜欢!”胳膊上搭一条蜡染裤子,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杨文丽笑呵呵地走出了苗绣车间里的直播间。
杨文丽的苗绣车间,就设在化屋村。村前群山壁立、乌江静淌,村里张灯结彩。“马上要过春节了,乡村旅游升温,希望苗绣产品在线下也能热卖!”杨文丽说。
杨文丽6岁跟着母亲学苗绣,11岁独立制作出第一套苗族服饰。“2017年,我用打工的积蓄加上贷款、借款,凑出23万元买了台二手绣花机。但一开始,机绣产品少有人问津,我咬着牙坚持了两年,终于打开了市场。”2019年,杨文丽把苗绣车间开在了化屋村,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拓展苗绣的销路。
传统苗绣图案精美,但怎么更贴近时尚?在纹样上做减法,在时尚上做加法。杨文丽从设计环节入手,成立研发团队,调研市场需求,不但创新苗绣服装纹饰、款式,还瞄准文创领域制作挎包、围巾等产品。
“在绣制方式上,机绣的效率高、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手绣周期长、成本高。机绣‘走量’,手工‘求质’,两者结合,互相促进。”杨文丽说。
要扩大苗绣影响,还得扩大生产规模。当地政府在化屋村修建厂房,购入绣花机、缝纫机,供绣娘们免费使用。村里争取政策支持,帮助招工。2023年,杨文丽的苗绣车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解决了40多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如今,化屋村的苗绣家庭作坊达到20余家,形成苗绣生产、展销、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把发展苗绣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黔西市积极扩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按照‘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市场+贵州产品’的模式,我们吸引10家企业进驻,目前解决了500多人就业,累计生产苗绣时尚服装200余万件,总产值约4000万元。”多彩贵州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苗绣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彭阳说。
“你看,贵州苗绣亮相国外的时装周了。”杨文丽打开手机,点开一段视频递给记者,掩饰不住激动,“我们一定会继续推广苗绣,‘绣’出生活新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6日 1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