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陆续放开申购,春季行情可以期待吗?

发布时间:2024-11-28 02:37:25 来源: sp20241128

  作者:曹璐 

  “现在还能买基金吗?”2024年伊始,有部分基金投资者在公开平台这样发问。其中一位个人投资者告诉记者,自己买入的产品仍亏损30%以上,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声音都在说“现在到底了”,但业绩仍未见好转。“这纠结的磨底期究竟何时过去?”他无奈说道。

  虽然市场未改震荡调整之势,但近来有多只基金产品解除“限购令”,宣布恢复大额申购业务。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5日,2023年10月以来至少有70只基金陆续“开门迎客”。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布局春季行情,多只权益类产品“整装待发”,低位布局趋势越发明显。记者注意到,从细分种类而言,指数型基金成为发力重点。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极高。

  多只基金“开门迎客”

  开年以来,市场震荡之下,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放松申购限制,释放积极信号。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5日,2024年以来至少有7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宣布恢复大额申购,其中,主动权益类、被动指数类等权益类基金产品已经超过30只。

  1月11日,华商新趋势优选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恢复大额申购、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历史公告显示,该产品曾在2023年5月4日起暂停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高于30万元(不含30万元)的大额申购、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在上述恢复大额申购的基金产品中,华商新趋势优选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百亿级别的“巨无霸”产品。该产品的掌舵者是百亿基金经理周海栋,这也是他管理的6只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华商新趋势优选的规模为129.1亿元,周海栋的同期在管总规模为369.51亿元。

  查阅公告可以发现,上述产品“开门迎客”的情况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诺德成长优势混合、长信乐信A、国联策略优选混合、中银医疗保健A、长盛成长价值A等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纷纷宣布恢复大额申购。

  权益类被动指数基金也同样有类似情况。如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A日前发布公告表示,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需求,该产品自1月12日起,取消对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多笔累计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有大成互联网+大数据A、景顺长城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指数、富国创业板指数等指数类基金等,也于日前纷纷宣布解除“限购令”。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为何基金公司近期陆续开放旗下基金产品的大额申购?就打开大额申购的原因,上述产品大多在公告中指出,此举是为了“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也有部分产品表示“基金目前运作平稳,之前考虑限制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因素对基金投资运作的影响已消除”。

  “机构行为冲击下可能会导致产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位主动放开产品大额限制的基金经理此前与记者交流时也表示,“限购”是为了控制规模,而放开约束则是经过考量以后才适当提高产品的规模边界。在其看来,在熊市或市场底部的时候,产品能够容纳的规模相对较大。

  新发权益“挑大梁”

  除了放开大额申购“开门迎客”的存量基金外,基金发行市场似乎也传递了一些积极信号。从2024年以来的新发基金来看,权益型产品比重较大,埋伏春季行情意图明显。从细分种类而言,指数型基金成为发力重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按基金成立日计算,年初至今共有18只新基金成立(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均为权益类产品,合计总发行份额达24.33亿份。与此同时,目前有109只基金产品(只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处于正在发行的状态,还有近20只新产品定档首月发售。其中权益类产品占比同样超过一半,随着后续资金的进场,或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这与2023年债券型基金在发行市场“挑大梁”的情况有所不同。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公募基金总发行份额则为1.15万亿份。其中,债券型基金占大头,全年共成立了377只债券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8198.63亿元,发行量占总量的71.08%,创下近20年来新高。

  记者采访了解到,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现在均对指数基金大为青睐。各大基金公司持续加大对指数产品的布局。如在今年成立的18只基金产品中,就有14只指数型产品,如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A,还有部分联接产品,如易方达上证科创板成长联接A等。

  “主动权益类产品很难卖,我们现在的发力重点在指数产品这块。”一位权益“大厂”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主动权益类产品在过去三年中受困于市场震荡调整、业绩承压,已经失去了占比不低的投资者的信任。

  他认为,当投资者对于获取超额收益信心不足时,可能通过指数化投资来暂时分散风险,并选择交易成本更低的工具。在该人士看来,基金公司目前在指数投资方面所做的工作,“实际上也是顺应和把握这个趋势”。

  而部分投资者的态度显然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观点。“我现在只买指数基金。”个人投资者王晓(化名)对记者表示,他目前手持多只亏损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且对业绩回暖仍没有信心。“如果要亏,买指数(产品)起码亏得明白。”他说。

  布局良机来了吗

  那么,当前是不是布局权益类产品的好时机?“当前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投资者悲观预期的修正或将带来超跌反弹的投资机会。”招商基金告诉记者,中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复苏、总量政策积极,国内外流动性宽松预计都将对权益资产提供支撑。

  “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性价比极高。”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周除了高股息表现依然相对较好外,超跌板块如新能源、社服等也有明显反弹,这反映出投资者仍然比较谨慎。

  中长期角度而言,该人士认为,需要结合政策基调、产业发展趋势、业绩兑现等多个角度进行考量,维持看好符合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真正受益于AI产业高速发展的科技板块、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受益于政策持续加码的高端制造板块。

  “成交额在元旦过后始终处于低位徘徊,导致机构可能需要在整体流动性较差的环境下集中调仓,这或是新年后题材分化再度陷入极致的原因。”华东某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反映了在低迷流动性环境下,投资者高度一致性的避险情绪。

  在其看来,投资者“运动式”撤离科技成长并涌入红利概念的过程中,反映了当前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下机构投资者对现金价值的需求。

  华商基金量化投资总监邓默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告诉记者,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支撑A股估值体系的逻辑已经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更看重上市公司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和股东回报。

  “高股息板块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更凸显其投资性价比,是有可能成为2024年的投资主线的。”邓默表示,伴随着市场走势,高股息、低估值、低波动等“高安全边际”类资产受到市场青睐,今年年初成长板块的调整也进一步提高了投资者避险情绪,促使高股息板块年初继续走强。

  在业内人士看来,权益类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加大权益类产品的布局,积极筹备“弹药”入市是传递了基金的一些信号。

  “可能是认为当前市场时机蕴含更好的预期回报。”一位基金业分析人士说,从过往情况来看,业内往往会在低点放松限购。不过,除了看好后市,也会与业绩表现、规模波动、合同限制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因此,不能仅凭放松限购的操作来判断后市走势。

  另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的“主动为之”是希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市场,以此可以补充部分资金的流失;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在当前估值处于底部区间时,A股当前已具备中长期再配置价值,基金公司吸纳资金准备入场“抄底”。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