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42:48 来源: sp20241216
信我,这46秒听完,身心都轻了。↓↓↓
你一定想不到,这首藏语歌曲的演唱者,并非来自雪域高原,而是江南水乡。
歌者叫陈嘉玮,95后,浙江宁波人,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是宁波市北仑区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当然,你也可以叫她的藏语名字,措香。
站在舞台上,她是一个表演者;在自媒体空间,她是一个文化传播者;在课堂,她是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日前,“道中华”采访了陈嘉玮,听听她与音乐的故事。
01
A面嘉玮,B面措香
“道中华”:你怎么把藏族歌曲唱得这么地道?
陈嘉玮: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其实接触藏族音乐时间很晚。
我的家庭传统文化的氛围比较浓。小时候,我爸爱带我到处跑,看各式各样的古建筑。我从小学习古筝。上大学的时候,是民族声乐专业,更广泛深入地接触到民族音乐。在学习中,我发现藏族音乐特别美,特别打动人。
要学习最原汁原味、正宗的藏族音乐,我想必须去西藏。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利用寒暑假开始了从祖国最东边一路向西的“西天取经”。
2018年,西藏拉萨。
2019年,甘肃甘南夏河。
2020年,西藏日喀则拉孜。
2021年,四川阿坝茂县。
2023年,四川甘孜巴塘。
▲2019年,甘肃甘南夏河。陈嘉玮(左一)和在当地认识的藏族小姑娘。 ▲2020年,在日喀则拉孜,坐上当地人开的拖拉机。最初只是去采风,单纯想学会唱藏族歌曲。等真的学会了那些歌曲,我又想把它唱得更准确、更正宗。可发音怎么办?要是用拼音来标歌词,或者把歌词直接翻译成普通话,味道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会说藏语,是不是就能像藏族姑娘一样自然而然地唱出来?
那我就学藏语。
“道中华”:所以你就开始学习藏语,还有了藏族名字,能告诉大家“措香”是什么意思?
陈嘉玮:“措香”这个名字来自一个意外的邂逅。2019年,我已经自学藏语一段时间,对藏文化的兴趣非常浓厚。在北京旅游时,我去了西黄寺。
我一走进西黄寺藏经阁,就远远听到一个京腔京韵的声音说,“藏语?不难!”“藏语我说得倍儿溜”“安多藏语我也会,卫藏方言我也行”。
听见这话,我第一反应是“这人怎么这么能吹牛”,我辛辛苦苦学了这么久,也不敢说自己讲得很好。涉藏地区分为三大方言区,他提到的卫藏方言是拉萨话,安多方言是青海藏族的,不同方言的差距非常大。
我循着声音找了过去,想看看“大忽悠”长什么样子,用我学会的藏语好好“怼怼”他。一攀谈才知道,这个人叫黎嘉才仁,是在北京长大的藏族,在西黄寺工作。
▲2019年,北京西黄寺,陈嘉玮和黎嘉才仁(右)。那天我们聊起了西藏。黎嘉才仁要给我取一个藏族名字。他问,“措香”这个名字怎么样?
藏族人取名字多寓意神圣之物、吉祥之物。在藏传佛教诸多神佛中,有一位掌管音乐的妙音天女,于天地混沌之时,从海里升起,手持扎念,弹唱歌舞。妙音天女俗称“央金玛”,在安多方言里,就是“措香”。
▲唐卡《妙音天女》,次仁巴珠作。(图片来源:中国民族报)“措”也指“湖”,我出生在海边的宁波,音乐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从此,“陈嘉玮”是我,“措香”也是我。
02
最初的梦想,最好的成长
“道中华”:学习藏语后,达到最初的设想了吗?
陈嘉玮:我学藏语,初心是为了能唱得更正宗。自学半年后,我找到专门的藏语老师,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学习。
2020年,我用“措香”的身份在微博发了第一条有关藏歌的弹唱视频。我没有说明我是汉族,因为我不想把“汉族人唱藏语歌”当做噱头。发出来之后,播放量、评论效果都很好,而且大家真没认出我是汉族。
▲日喀则,陈嘉玮和藏族朋友在一起演奏。中学音乐教学内容里,有民族音乐这一章,包括新疆、西藏民族音乐。因为接触得少,很多老师没办法讲得深入。我就把多年来的学习成果转化设计成了一堂音乐公开课,名叫《听见堆谐》;还把拍摄的藏歌弹唱的视频都传到网上,后来成了国内很多中小学老师上课的素材。所以后台经常有老师或者学生给我留言。
▲陈嘉玮设计的《听见堆谐》课程,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第八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中,获评“创新示范课”。那是我最得意的一个成果。不只我的学生会发现民族音乐很“酷”、很“潮”,还有更多的陌生小朋友,因为我的视频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去网上搜索更多。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为了更加全面地展示,我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措香境观”,之后增加了视频号。
▲陈嘉玮开设的个人公众号“措香境观”,教授入门藏语,撰写藏族非遗、民俗等文化科普类文章。(图片来源:措香境观截图)“道中华”:你运营自媒体也有一段时间了,粉丝也不少,有没有考虑多平台发力,在年轻人更多的平台开设账号?
陈嘉玮:每个平台的特点和要求是不同的,我不会为了流量高频更新,或用一些手段“博眼球”“博流量”,这不是我想要的。
我的原则是创作的每一篇文字、每一个视频都要客观真实地展现藏文化,消除外界的刻板印象。
很多没去过西藏的人不了解西藏,他们对西藏的发展变化并不清楚。比如拉萨发展十分迅速,完全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很多藏族朋友也说普通话,听流行音乐,玩梗玩得飞起。
当然,我也发现一些藏族朋友对外面、对汉族有许多不了解。如果我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大家消除对彼此的刻板印象,更好地交融在一起,那就是最大最好的收获。
▲拉孜一个茶馆,陌生的老爷爷听陈嘉玮弹琴,初次见面,也如老友重逢。03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道中华”:听说你有一位老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舞的省级传承人?这又是怎样的缘分?
陈嘉玮:2023年3月,我参加了四川广播电视台藏历新年晚会录制,认识了四川巴塘的朋友,热情邀请我去巴塘。
我一听就心动了,因为巴塘有弦子舞啊!
▲巴塘广场精彩的弦子展演。格桑泽仁 摄弦子舞,是在乐器弦胡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艺术。在当地朋友的介绍下,我拜非遗传承人王扎西为师,学习弦胡的演奏。
▲陈嘉玮和老师王扎西(左一)。老师不收学费,还让我在家里吃饭。我只能给老师带点米、油表达心意。
▲在王扎西老师家学艺期间,陈嘉玮就和老师的家人一起用餐。左一是老师的孙女。离开巴塘的前一天,我到老师家去辞行。没想到一进去,正碰到一个摄制组在拍摄,好几个机位,阵仗特别大。我和老师远远打个招呼就准备离开,老师马上走过来拉住我。
老师颤颤巍巍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布包递给我,一层一层拆开,里面是一个精致的木碗,是老师请他从事手工艺的儿子亲手制作的。
这个礼物太贵重了。木碗对于藏族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是随身携带的必需品,也是身份的象征。有人一辈子就一个木碗。
然后老师拿出一条哈达,挂在了我的脖子上,念叨着“回去这么远,要小心啊”,然后转过头去对摄制组说,“这就是我说的那个学生,学了不长时间,就能拉四首弦子呢!”
我连句谦虚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我已经哭得稀里哗啦的。
▲陈嘉玮和王扎西老师在当地艺术节同台表演弦子。小学的音乐课本上,有一首歌曲叫《巴塘连北京》。歌中唱到“云间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紧相连”,“金色的路”指的就是青藏铁路。《天路》唱的也是这条铁路。
有了路,就有交流交往,有人能走出去,有人能走进来。在王扎西老师眼中,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姑娘是他的学生,我到底叫“措香”或者“陈嘉玮”,并没有那么重要。
“道中华”:弦胡很好学吗?为什么你能学得那么快?
陈嘉玮:每一件乐器都不简单!不过因为我从小学习乐器,的确占了“一通百通”的便宜。
我儿时学习的古筝、竹笛是传统汉族乐器;后来学习的扎念、弦子是藏族传统乐器;我还学习了羌笛;作为声乐专业学生,弹钢琴也是必备技能;闲暇时间我也在跳民族民间舞。
▲大学期间,陈嘉玮尝试把古筝、传统戏曲和舞蹈进行实验性融合。图为《北京一夜》演出现场。 ▲陈嘉玮(左一)在四川阿坝州茂县非遗传习所学习羌笛。 ▲陈嘉玮(中)在教巴塘的小朋友识读乐谱。我做了这些东西之后,大家把我和藏族音乐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不但对藏语感兴趣,我还对中国各地的方言感兴趣。各族音乐的美,我都想去接触、去尝试、去吸收。
你问我现在到哪?我在路上。
(本文图片未标注者系受访者提供)
监制 | 王翔宇
审核 | 蓝希峰
制作 | 胡晓蝶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