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中国民乐的美国学生:音乐之外,更见天地

发布时间:2024-11-23 07:53:08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青少年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上,演唱者兼唢呐乐手、美国青年雅克布·卡皮斯坦一开口,其高亢、流畅又熟悉的歌声便收获了观众阵阵喝彩。待到曲毕以唢呐收尾,观众似意犹未尽,顿了两秒才爆发出连片掌声。

7月17日,中美青少年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乐团携手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民乐团带来一场东西交融的音乐盛宴。 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7月17日,中美青少年民族室内乐音乐会在北京举行,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乐团携手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民乐团带来一场东西交融的音乐盛宴。 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此场演出中,雅克布和他所在的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乐团,携手宋庆龄和平天使艺术团民乐团带来了一场东西交融的音乐盛宴。从轻快活泼的《春郊试马》到高亢欢腾的《金蛇狂舞》,从质朴悠扬的《敖包相会》再到婉转抒情的《沂蒙山小调》,中国民乐的经典旋律在美国学生指尖流淌。三弦、口弦琴、中阮等中国民族乐器,这群平均年龄20余岁的青年信手拈来,台下观众时而如身临草原徜徉,时而又若在马背上驰骋。

图为美国青年雅克布·卡皮斯坦表演口弦琴。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图为美国青年雅克布·卡皮斯坦表演口弦琴。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敲击云锣,打起小镲,在马林巴琴前抖动双臂……负责打击乐的威廉·斯普雷伯里(William Sprayberry)“身兼数职”,忙得不亦乐乎。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他在七种中西打击乐器间来回穿梭,切换自如,或随节奏晃动身体,或闭目沉醉于旋律中。

威廉今年20岁,接触中国民乐已有两年,最近在学习古筝,认为其承载的厚重历史“是中国传统乐器最令人好奇之处”,“弹得越多就越了解、尊重它”。此行到访中国,他表示欣赏到了不起的表演。在厦门观看中国民乐演出后,青年们被邀请到舞台上与表演者互动,得以近距离观察专业人士的技法并向其请教。能够面对面触摸“第一手的文化”,去沟通交流,威廉受访时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音乐会上,美国青年带来中国民族乐器表演。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音乐会上,美国青年带来中国民族乐器表演。中新网记者 朱贺 摄

头戴茉莉花环,身穿以中国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主题的旗袍,21岁的克里斯蒂娜·冯斯哈拉特(Christina Vongsiharath)演奏二胡时神情认真。她向记者介绍,旗袍以黄绿为底色,很像美国民谣展现的乡村麦田景象。为了尝试“与众不同”,她在朋友鼓励下接触二胡,渐渐发现其带来的乐趣并为之着迷。首次到访中国,克里斯蒂娜对中国民族乐器笙感到新奇,尝试后发现确有难度,“要保证旋律的流畅需要大量练习”。

音乐之外,美食也令青年们开拓了新视界。克里斯蒂娜在福建品尝了风味小吃“土笋冻”,她表示口感奇妙,新鲜有趣。同为二胡演奏者的尚恩·司布真(Shane Spurgeon)则对北京烤鸭赞不绝口,甚至第二天醒来还在回味,也认为中国年轻人非常阳光、专注。

“这里的美味佳肴都是我们从未尝试过的,参观故宫博物院更是前所未有,我从未身处这样的古迹当中。”埃默里·加斯基尔(Emory Gaskill)用三个“从未”形容中国之旅。他说,能够实地探索并融入中华文化是很特别的体验。

“我在美国教音乐有28年了,终于把美国学生带来了,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此次带领美国青年赴中交流的乐团团长韩梅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大部分美国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无外乎长城和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各类商品,这样的交流打破了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韩梅于2016年开始担任中田纳西州立大学中国音乐文化中心主任,为当地青年开启了了解中国民乐的大门。如今中心已拥有超100件中国民族乐器,也吸引到各年龄层人士关注,每年接待成千上万到访者。

在韩梅看来,东西方乐器天然相通,不少乐器源于同个家族,“例如笙和口琴,笙在18世纪传入欧洲,成为欧洲发明口琴等使用自由簧片乐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成为青年接触中国民乐上手快的原因。

中国行接近尾声,不少美国青年受访表示,回去要将所见所感告诉家人朋友,韩梅说,“这也是我们创设音乐中心的初衷,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和中国民乐的‘韵’。”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