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取得哪些成效?国家卫健委解读

发布时间:2024-11-30 13:39:20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北京2月28日电(韦香惠)近年来医改中哪些工作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在应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推进了哪些工作?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采取哪些措施支持生育?2月28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视频:国家卫健委: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

  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协同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发挥医改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协同,推动医改取得新的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表示。

  庄宁介绍,在医疗方面,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据统计,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平均较建设前下降了约3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工作,整合优化资源,探索为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保方面,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我们将以地市为单位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让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庄宁强调。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大幅缩短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介绍,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完善疾控工作稳定的投入机制。“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4小时。

  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通过合理布点、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总体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结核病发病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流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方面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杨金瑞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于2021年印发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重点在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以及文化引导等方面积极推动完善生育支持措施。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协调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跟踪研判人口形势,加强政策储备,强化工作督导调度,确保任务落实。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增加托位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三是宣传中央关于人口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主流导向,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杨金瑞说。(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