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57:24 来源: sp20241122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时光荏苒,如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律制度在数量上、结构上已经基本完备。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静卧于杭州西湖边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中,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不凡历程。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宪法颁布70周年。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宪法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作为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参与制定了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法律,也是这部法律贯彻实施的直接受益人。这是我国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鲜活注脚。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国家立法“直通车”,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惠民生。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了4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畅通民意渠道,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的代表性、专业性和覆盖面。
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处,泸沽湖曾经存在“一湖两治”的问题,协同立法迫在眉睫。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两省相继审议通过《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统一管理规范、法律责任、执法标准等。群众志愿者宾玛和李直之分别来自云南和四川,他们共同巡湖,一起守护摩梭人的“母亲湖”。这是两省协同立法、共同执行的成果之一。
法治安邦,良法善治。一部部体现党的主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良法不断问世。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扎扎实实做好新时代立法工作,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