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牵手” 泽被一方——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一周年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23 06:51:36 来源: sp20241223

  新华社合肥12月31日电 题:江淮“牵手” 泽被一方——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一周年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赵金正、栾若卉

  2022年年底,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

  展开中国地图,长江和淮河在安徽境内平行流过。视角放宽,江淮运河贯通,让其成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井”字形干线航道主骨架,引领内陆安徽“向海而兴”。

  2023年9月16日,伴着嘹亮的汽笛声,一艘艘货船缓缓驶过引江济淮工程枞阳船闸,沿着菜子湖线航道,北上淮河。

  菜子湖线航道通航,标志着江淮运河实现全线贯通。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引江济淮集团”)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规划“四纵四横”高等级航道中的“纵二”组成部分,江淮运河上接沙颍河、中连合裕线、下延芜申运河,形成纵贯皖苏豫三省、全长1260余公里的江淮运河。

  江淮运河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是长江、淮河流域经济要素流通的关键通道。“江淮运河通航,安徽航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运输格局正式形成。”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红雷说。

  港因河兴。

  冬日的合肥派河港,满载白色家电和光伏设备的集装箱卡车正缓缓驶入港区等待卸货,这些货物将通过江淮运河发往全球各地。

  派河港是江淮运河上第一座集装箱码头。派河港负责人邵胜荣说,江淮运河建成后,派河港从始发港变成了中转港,已成为江淮水运枢纽,辐射范围扩大到中原地区,“自2023年2月投入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已发送货物突破8万标箱。”

  目前,引江济淮工程全线日通行船只100艘次以上,通行船只及运量持续平稳增长。

  对江淮运河沿线企业而言,货物“散改集”已成为节本增效的常规操作。

  “以前我们收购的粮食主要通过公路和铁路的方式运往四川、湖北等地,但汽车运力有限、铁路运力紧张,走水运要绕路,大大限制了我们的销量。”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正航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左明明说,江淮运河不仅可以将水运周期缩短约三分之一、运费降低约四分之一,而且能够大幅增加运量。

  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测算,江淮运河通航后,每年可节约腹地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元,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180万吨,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物流成本5%至10%。预测到2030年、2040年,江淮运河总水运量将分别达到1.38亿吨、1.85亿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业态分布会出现再平衡,江淮运河能够为产业集聚创造新的空间载体,吸引大宗商品、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向沿线集聚,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

  冬日的菜子湖,水光潋滟,飞鸟翔集。

  这一横跨安徽省桐城、枞阳两地的湖区,承担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引江和通航任务,同时也是白头鹤、鸿雁、东方白鹳和白琵鹭等140多种珍稀越冬候鸟的栖息地。

  眼下候鸟越冬怎么办?停航!为摸清和有效控制船舶对越冬候鸟的惊扰,从11月至次年3月的引江济淮工程航道菜子湖线禁航管理正在施行中。

  “停航的确牺牲了一段时间的航运价值,但生态环境保护是系统调水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江济淮集团环保水保部副部长陈雪宝介绍,目前公司正在联合3家科研院所开展菜子湖候鸟越冬期适应性研究,用科学的研究手段了解、掌握、摸清工程建设运行对湖区内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寒冬时节,清冽的长江水顺着淮河与西淝河一路北上,注入安徽省亳州市城南调蓄水库,后输送至千家万户。

  亳州地处皖北平原,属于极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几乎全都要依靠地下水,生态环境也因地下水超采受到影响。水资源的匮乏,制约了亳州发展。

  引江济淮工程的通水,让长江水通过新建的各级枢纽和水道在江淮大地上奔涌。

  2020年6月底,引江济淮工程中率先建成的朱集泵站向亳州应急供水,截至目前已持续供水1.47亿立方米,占亳州城区用水量八成以上。

  2022年10月,枞阳泵站向巢湖进行抗旱生态补水,累计达1.45亿立方米。目前,引江济淮工程已累计向河南供水近千万立方米;通过各级泵站提水、水闸引水2000多万立方米……

  安徽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

  引江济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序替换皖北地区城乡供水水源,将有利于皖北地区发挥人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合理扩大城市空间规模,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

  这是冬日江淮运河中常见的场景:波光粼粼的江淮运河河面上,满载货物的货轮鸣响汽笛向远方驶去;岸边宽敞的步道上,行人悠闲地观望着运河美景,兴致盎然。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