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4:53:58 来源: sp20241123
“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重要时代命题。
李楠谈到,大学处在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交汇点上,中国的大学有责任也有能力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和赋能作用。
“我认为这个作用不仅是大学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走向世界一流的中国道路。”他指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就能同时实现国家富强、科技进步和大学一流。“但是这条路并不是平坦大道,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
那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发力?
李楠认为要重点抓好四方面的转变工作:一是突破研究型大学的固有模式禁锢;二是摆脱以学科建设为目标的路径依赖;三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四是多一点担当尽责的使命责任。
“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样态与过去一两百年有很大变化。”李楠表示,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需要突破原有的研究型大学模式,在创新源头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合作中实现技术转移,通过创新和转移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从而更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大学,走出世界一流的中国道路。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分类扮演重要角色。李楠认为,对于高校来说,应当超越学科禁锢,以需求为导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以科研的大突破来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而不是为了学科发展、追求评估排名开展形式化科研、拼盘式科研。当前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还需要转变思路和观念。
“学者工作在学术生态中,大学发展在社会环境里。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和维护。这是历史责任使然。”李楠在采访中特别谈到了学术生态话题。他认为,高等教育人需要回归常识不忘初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研究真问题、作出真贡献。(视频拍摄/剪辑:兰志飞)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