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8:40:56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社 宁波5月19日电 题:中国旅游日为何是5月19日?
作者 张斌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1613年5月19日,中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踏上探索浙江天台山的旅途。这句话,成为《徐霞客游记》开篇首句。
5月19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宁海西门。张斌 摄411年后的5月19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中新社 记者探寻霞客精神。当日,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浙江省主会场活动暨第二十二届徐霞客开游节在宁海西门举行。
实际上,徐霞客走过的西门最早被称为“登台门”,有通往天台山之意,早已消失在历史中。宁海现在的西门由今人复建,虽不再承担功用,但却是当地的精神地标。
从西门出发,沿着当地徐霞客大道西行不久,即可抵达宁海西门古道,通往《徐霞客游记》中的首宿之地——梁皇山。当时这里虎患凶猛,相传徐霞客游历至此曾遇大虫(老虎),因附近寺庙传出的爆竹声吓退老虎,他才躲过一劫。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麻绍勤说,或许因为这件事,徐霞客意识到,需要留下些东西记录自己的旅程。为不让家人忧心,徐霞客在游记中隐去险情,以“三十里,至梁隍(皇)山。闻此於菟(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记录。
这个故事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但徐霞客走出西门后的第一夜确宿于此,可能是“三十里”稍致疲惫,抑或是为岗峦蒙耸、悄然秀发的梁皇山所迷。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梁皇山风光。(宁海县前童镇供图)稍事休息,当年的四月初一,他先经“路有岐”,再匆匆行进“抵松门岭”。十九年后,不惑之年的徐霞客再度经宁海登天台山游历时,清晰地记录下了“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
其中的水母溪与海洋生物水母无关,而是人们对母亲河的尊称。过溪,便到松门岭古道入口。松门岭的来历同样有趣,既有自然之美,又因旧名“送命岭”承载险峻之意。
“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但在徐霞客笔下,这里却是美景模样,足见作者的豁达乐观。
在麻绍勤看来,徐霞客在宁海境内首游的经历及“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起笔,都折射他一生看待旅行的乐观心态,以及对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念。
据记载,徐霞客曾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崇祯五年(1632年)三度游览天台山,共历时二十多天,行程上百公里,重点考察山脉水系分布及走向。
《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浙江台州府》文学性和科学性兼备,因此被选入教材。少年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壮志,依然积极影响今天的中国人。
199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之际,时任原宁海县旅游局副局长的麻绍勤在参加有关活动时突然意识到,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旅游日,每年的5月19日再合适不过。
经宁海首倡及各界人士努力,2011年,《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被设定为“5·19中国旅游日”。
中国地质学会徐霞客研究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潘俊国认为,这是对徐霞客一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坚定求实精神和文化的褒奖与肯定。
“‘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徐霞客精神体现了自古至今中国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反映出中外对生态文明的共同价值追求。”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树锋对 中新社 记者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