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1:47:25 来源: sp20241119
观众在首届江苏(苏州)教育装备展上参观智慧黑板。 王建康摄(人民图片)
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第二小学五年级8班的马沛涵而言,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在和数字化“打交道”。
走进课堂,老师使用数字黑板和智能教学助手,为学生推送课程资源和互动游戏,课堂教学趣味横生;自习时,同学们使用平板电脑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跃然眼前;午休时间,马沛涵通过电子班牌给妈妈拨去电话,快乐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数字化的当下,一根根网线,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块块屏幕,链接不同课堂,改变、改善、提高教育质量;一个个平台,汇聚海量课程资源,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数字化,正在让中国教育“新”中有“数”。
教育发展必修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来说,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就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它不仅有意义,而且确实有实效。
中国的数字教育发展有多快?1月31日,在上海举行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传来消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显示,3年间中国排名从24位跃升到9位。
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超过3/4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教育新基建逐步推进,积极布局教育专网建设,推动5G、IPv6等网络技术落地应用。各地加快建设智能交互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教学环境,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衔接融合,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实现迭代升级。
优质资源实现普惠共享。202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连接了51.9万所学校,辐射1880万名教师、2.93亿名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2023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覆盖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优质资源供给不断增加。中国中小学平台的资源总量增加到8.8万条,职业教育平台在线精品课超过1万门,高等教育平台上线优质慕课超过2.7万门。
随着大规模应用的持续推进,中国教育的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显著提升。近年来,中国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提供19.8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5.4亿人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启动首期数字支教创新试验,为1.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普、艺术类等课程2500多节。如今,位于中国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可以通过平台与几千里之外的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共同体验传统文化、感知科技前沿、交流内心世界。数字教育正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联通城乡、跨越山海,以教育公平增进社会正义。
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怀进鹏表示,中国将更大规模开展应用示范,选择若干条件具备的省市县和中西部地区,推进国家平台全域、全员、全过程应用,推动建立试点示范,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将平台资源和服务嵌入到教育教学之中;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优质数字资源的“金子”发光;支撑终身学习,上线并不断充实社会学堂的资源,多种形式帮助社会学习者更新所学知识,提升技术技能,让数字教育覆盖人的一生。
人工智能新领域
当前,AI(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赋能中国教育,数字教育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领域。这些以智能助教为代表的“黑科技”,不仅推动了教学范式的变革,也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
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海拔地区,还是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对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北京市史家小学,借助人机互动和大模型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跨学科讲解内容,学生们能随时和机器人互动提问,课堂互动性和问题解决速度较传统模式有了大幅提高。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则利用其智能评测、作业管理、课堂互动管理等功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交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反馈,教师根据数据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细节和管理,教学过程数据的收集分析能力大幅提升,增强了教学针对性。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完全小学的晨读课和语文、英语课堂上,晨读、范读、背诵检查、口语评测等环节全部由AI助教机器人来实现,快速解决了教师普通话和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有效提升了该校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人工智能的赋能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显而易见。这些学校通过引入我们的大象AI助教机器人,在课堂上实现了多学科融合教学、精准评测和教学过程数据的记录、分析。”北京执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靳清华对本报说,“作为一家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大模型技术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研发了大象AI助教机器人,致力于构建启发式互动课堂,为学生提供虚拟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个性化问答,包括与AI进行互动的活动,实现了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增加课堂趣味性。”
智能互联黑板、3D实验模拟舱、自动评卷分析系统……先进技术迭代更新,助推着教学设备、教学方式推陈出新,也驱动着上千万专任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数字素养。
2023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教师数字素养内涵为: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如何培养教师数字素养?各地各校做出了哪些探索实践?如何缩小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差距?
怀进鹏表示:“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加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来研究它的有效性、适应性,让青年一代更加主动地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地教。”
“慕课出海”新进展
数字教育不仅打通了课程间的壁垒,也让教室无限扩大,同在一间教室上课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学校,甚至可能来自不同国家。随着数字教育的发展,中国的“慕课出海”有了新进展。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中国牵头成立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清华大学校长担任联盟主席,成员包括16个国家的17所知名大学和6家在线教育机构。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中国慕课开设了341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推出10个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与全球30余家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了课程引进与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组织88所中国大学为印度尼西亚提供近300门高水平慕课,覆盖印度尼西亚3000多所高校。同时,西安交通大学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设能源化工、健康医疗等30个培训专题和743门课程;西南交通大学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培养了来自80余个国家的5000余名轨道交通人才,辐射海内外200余所高校、10万余名线上学习者;南方科技大学帮助柬埔寨、肯尼亚等13个亚非国家建设了智慧教室。
现在,中国的慕课建设和应用规模均已成为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在意大利举办了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来自21个国家的70余所高校、在线教育平台、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的180余位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成功实现了“慕课出海”。
“朋友圈”还在扩大。
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成立,同时,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上线。“平台将可以向全世界免费推送出780门中国金课,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撑。与世界各国共享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地区人们即时化的学习需求。”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说。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