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5:50:42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社 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马帅莎)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24日完成交付,意味着中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返回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表示,实践十九号卫星是中国新一代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该卫星在可重复使用、高承载比以及在轨环境保障等方面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率,为中国航天技术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在国际上,天地往返手段主要分为载人和无人两大类。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舟飞船、“龙”飞船是侧重载人飞行的航天器,而在返回式卫星领域,实践十九号卫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重复使用的卫星。
孟令杰表示,根据设计指标,实践十九号卫星平台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将大幅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使用效率。
实践十九号卫星何时可以复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赵会光在当天的采访中介绍称,完成载荷交付后,研制团队将对实践十九号卫星进行复测,并更换卫星上的消耗性部件,这一过程需要耗时6个月。但复飞时间不仅取决于卫星平台准备周期,还要考虑载荷匹配周期,载荷在轨时间要求、研制周期长短,都会影响后续飞行任务时间。
作为中国新一代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实践十九号卫星不仅能实现重复使用,还突破了无损回收、高微重力保障等关键技术。
孟令杰指出,通过功能优化、提高卫星集成度,实践十九号卫星回收载荷重量高达500公斤,大幅提升了载荷下行能力,提高了载荷承载比例。
“相比我们过去的返回式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的返回效率更高,同样的再入体重量,它可以携带更多有效载荷。”赵会光说。
据悉,本次飞行任务中,实践十九号卫星携带了20大类载荷,包括空间科学实验载荷,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自主可控元器件、原材料试验载荷等。
具体而言,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卫星共搭载了碳纳米材料与器件、口腔医学材料研究、微生物产药分子学机制研究等9项空间科学实验载荷;在自主可控元器件方面,共搭载超高速光通信处理器、高可靠双核处理器等27种国产器件;在新技术试验方面,卫星在轨开展了微重力氢气制备技术、低频磁通信技术等7项新技术试验。
孟令杰表示,这些搭载载荷在轨飞行,对培育种源新品种,支撑种质资源创新,支撑自主可控创新,支持生物医药空间科学创新,促进空间科学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依托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一项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正在太空有序展开、成果频现。相较于国家太空实验室,实践十九号卫星有何独到之处?
专家指出,有些项目对微重力水平要求更高,实践十九号卫星采取了全谱段高微重力综合保障设计,可为这类载荷提供更高品质的微重力环境。另一方面,完成在轨任务后,卫星可及时携带载荷或样品返回,比较灵活高效。
“实践十九号卫星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选择。”赵会光说,返回式卫星可搭载的实验类别比较广泛,通过可复用、经济高效的多次实验,可为科学或工程用户从实验目标、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设计与工艺等方面凝练有人参与的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奠定基础。
在国际合作方面,实践十九号卫星依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国际合作框架,搭载了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种质资源和多个科学试验载荷。中国国家航天局24日与国际搭载用户签署了搭载载荷交付证书。
“利用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开展国际合作,具有较好前景。”孟令杰说,此次围绕实践十九号卫星开展的国际合作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为打造国际航天合作新生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