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23:16:06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社 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李纯)受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牵头制定了《WHO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今后WHO和所有成员国在使用中医药术语时都可参照这一标准,对中医药的国际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林赟如是指出。
作为国际化城市,上海将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作为中医药改革的“加分项”。 中新社 记者近期跟随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赴上海调研,了解上海如何从中医诊疗、服务贸易、国际标准化三个维度助力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突破“中草药难出国门”
2019年12月开业之初,中国—毛里求斯中医药中心的就诊预约量就已达到饱和状态。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3000余人次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义诊680余人次,接待外国政要、社会名流约120人次,受到该国政府和当地民众的认可与欢迎。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一带一路”项目,该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上海老字号药企蔡同德堂携手共建,将中药材带进了毛里求斯。
中心每批专家由上海岳阳医院选派的针灸推拿、中医内科两名专家和蔡同德堂派驻的中药师组成,不仅提供诊疗服务和中草药处方,还将中药材运至海外。当地患者可以服用由道地药材煎煮的中草药汤剂,直接体验中医药疗效。
上海岳阳医院院长周嘉评价说,这种中国海外中医药中心“针灸推拿+中医中药”的创新模式,为中药材走出国门开拓了路径,突破了“中草药难以走出国门”的瓶颈,使中医药在国际上取得了良好声誉。
把中医药服务“卖出去”
“国际交流是把东西推广出去,而我是要卖出去的,”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尚力介绍说,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整合中医药行业的资源和技术,按照服务贸易的方式向海外市场推广,“所以要更加强调商业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商业存在模式的海外推广也是中医药“走出去”的一条路径。近年来,中国在多个国家建立了中医药合作的机构与项目。例如,设在迪拜的中国阿联酋中医中心,在为该国民众提供中医诊疗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成为中医适宜技术在中东地区推广的“桥头堡”。
尚力表示,中国阿联酋中医中心已实现基本盈利,下一步将聚焦如何调整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大规模,更好地发挥作用。
他也表示,中医药国际服贸也面临发展瓶颈,包括研究机构与产业端存在信息差、专业人员市场意识有待提升等。基于此,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上海开展“中医药成果转化与国际推广基地”建设,力求以机制化方式填补相关空白。
国际标准化带来“红利”
2022年9月,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批复成立。研究院以3个国际组织的标准化工作平台为核心,引领、主导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标准化支撑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郑林赟介绍说,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共发布98项ISO中医药国际标准,其中23项由上海主导;另有32个标准已经立项在研,“今年底应该能够发布超过100项”。
国际标准化可以为中医药的海外发展带来哪些具体“红利”?数据显示,ISO/TC 249相关标准发布后,浙江某药企的灵芝出口量同比增长了85%,出口额同比增长284%;北京某医疗器械公司的煎药机也迎来销量增长,不仅打破了某进口煎药机在国内的垄断局面,还返销至海外市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表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上海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掌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作出积极贡献。(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