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两份清单 共建民族团结社区

发布时间:2025-01-11 06:52:17 来源: sp20250111

  今年初,“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布,北京共有6家单位入选,其中,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社区是唯一的社区。它为何能够入选?记者近日走访核桃园社区,探寻“石榴花开在社区”的原因。

2024年5月28日,北京市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社区举办传统美食节。(核桃园社区供图)

  核桃园社区居民3692人,包含来自回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409人,驻区单位达900多个,占广内街道半数以上,这是核桃园社区的“台账”。如何把这样一个社区治理好、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温馨家园?在核桃园社区服务站,墙上的两个清单给出了答案。

  资源清单,列满了驻区单位可提供给社区的共享资源。如北京小学广内分校,可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座,可针对幼升小、小升初等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答疑解惑;有的企业可提供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和会议显示屏幕;还有企业可为社区增设错峰停车位或自助充电桩;有的可以协助社区开展孤寡老人帮扶,有的则能在业务淡季加入志愿者队伍……每个驻区单位后面都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确保社区能随时对接。

  需求清单,则是上述驻区单位需要社区帮忙解决的事项。如北京小学广内分校需要心理辅导咨询,有的企业需要为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或学习培训,有的则缺保安、保洁……

  核桃园社区书记潘瑞凤认为,盘活驻区单位资源,形成社区共建体系,是核桃园社区的一大亮点。自2017年以来,社区通过组建“红石榴联盟”、签署“红墙同心”共建协议、组织公益爱心行等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驻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目前,“红石榴联盟”成员单位已达200余家。

  “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帮忙收拾一下家里”“为晚归的人点亮夜路”,在核桃园社区2024年党建工作年会上,来自各族群众的30个“微心愿”被驻区单位一一认领。很快,来自辖区内的企业、学校、养老驿站等单位通过在社区里加装50盏小夜灯、捐献出一台公共三轮车供居民们买菜出行等行动,帮助各族群众点亮“微心愿”。

  “社区是一条线,上面是我们地区的所有单位,下边是各民族居民。联盟内的所有单位都可以融入社区治理,与社区一道改善居民的生活空间。”潘瑞凤说。

  “红石榴联盟”成员在为社区贡献资源的同时,也能获得社区回馈。2018年,广内街道以核桃园社区为调研点之一,推出“红墙同心”社会公共责任体系,从党的建设、安全稳定、环境环保、共建共享、公益服务五个指标衡量驻区单位的服务水平。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核桃园社区与驻区单位形成“双向服务”关系,为驻区单位提供专家团队培训、行业补贴、政策宣讲等服务,同时也根据驻区单位的需求清单积极对接资源,帮助他们解决棘手问题。

  如今,核桃园社区内随处可见“红石榴联盟”成员单位的共建成果。在社区内一处建成于1986年的院落中,原来破损老旧的公共座椅空间被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小公园;一处大厦旁的旧车棚不仅焕然一新,还通过重新规划增设了车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驿站,每天上午十一点,送餐员就会从这里出发,给百余名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此外,核桃园社区所在的西城区广内街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文化的重要传承与保护地,其技艺传承人也居住在此。基于“红石榴联盟”所搭建的平台,核桃园社区利用空竹等非遗技艺将“民族团结一家亲”贯穿于传统节日;号召楼院各族群众参与议事平台,成立社区“好商量”议事会,组织“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

  “以前的工作体系中,单位和居民没有任何联结。现在居民们不仅能感受到社区的服务,同样也能感受到驻区单位为社区带来的变化。”潘瑞凤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任德辉实习生高源璞报道)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