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从这场科技成果展,领悟总书记的深意

发布时间:2024-11-27 09:50:22 来源: sp20241127

初冬时节,黄浦江畔,一场凝结申城科技创新实践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线。11月29日,正在上海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思之谋之、知之行之。让我们由这场展览,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意。

上海定位:一以贯之的期望

上海,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科技文明重要发源地,科技创新植于城市基因。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目标定位。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科创工作:“上海是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城市,发展到GDP超万亿元的今天,靠粗放式扩张难以为继,必须进一步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论断目光如炬,期望一以贯之。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上海,科技创新是重要内容。

2014年,重点了解医疗科技、汽车研制企业自主创新情况。2018年,来到张江科学城,勉励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2019年,为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招”,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这些年,蛟龙、天宫、C919大飞机中都有上海“身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正成为上海的创新高地;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升……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立足区位优势,依托人才优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构建,进入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新阶段。

国家战略:高屋建瓴的擘画

透过展览,总书记看浦江两岸科技发展,更着眼全国科技创新的“大棋局”。

“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十年前的全国两会,总书记参加一场联组会时的开场白,足见对科技的重视。

重视科技的历史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行动自觉。

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考量:“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知愈深,行愈笃。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一系列顶层设计护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再从今年国内考察看。广东,考察广汽埃安总装车间和广汽研究院;河北,点赞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江苏,调研紫金山实验室;黑龙江,察看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科研成果展示……“科技自立自强”贯穿其间。

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强盛之基,也是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察势谋事。

“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全球视野:胸怀天下的气度

“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久前,在上海开幕的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会场内外,反响热烈。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是世界看中国的最佳窗口之一。从这里,世界倾听中国声音、感知中国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始终以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的气度经年不变。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接待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外宾。“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循大道,天下往。“我们要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更加积极姿态推动科技交流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本月中旬,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发号召。

国际科创,有合作亦有竞争。中国有合作之诚,也有竞争之道——关键是办好自己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明方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冲锋号角响,奋进在路上。

策划:杜尚泽

撰文:王洲

编辑:安博文

校检:朱利

摄影:新华社记者 王晔

视觉:毕晓洋、李琰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