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数字化时代“元宇宙”养老充满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4-11-25 19:44:13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上海11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当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未来的重要民生需求,推动实现智能化社会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27日接受采访时指出,数字化发展为社会保障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智能技术,数智化技术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打破原有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界限,打造优势互补的多元模式共存的社区虚拟养老院等新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元宇宙养老更是充满无限可能。

  “社会保障领域的当务之急,是要系统研究数字技术及其智能化或数智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程,既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又要防止被滥用产生的不良后果。”郑功成教授指出,“任何技术进步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在将数字化工具融入社会保障领域时,我们需要理性研判数字化技术对人力服务的替代效应。必须承认,即使是智能化的机器人也不会完全具备人文关怀的情怀和充满人性,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不能转化成为人与机器或数字的关系。”

“数智化社会保障暨智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在上海举行的“数智化社会保障暨智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就社会保障领域数智化转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揭示数据在政策实施、支持决策、服务群众、配置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其两天的论坛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指导,华东师范大学主办。论坛期间,智能养老系列成果发布。

  “应用数智化的思维和理念,重构传统社会保障的架构体系,将能够极大地提升保障公平性、提高保障效率。”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强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林闽钢教授强调,智慧化养老不仅仅是智能技术的应用,更是养老服务模式的整体性转变。他指出,智慧化养老的实现途径可以通过打造技术性的互联机制、建设养老服务平台,实现需求到供给之间的闭环互动,推动智慧化养老发展。他直言,目前智能养老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未来养老服务领域智能化需要高科技的出现。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局长鲍淡如指出,智能化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老年人切实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实现智能产品功能组合式和集成化,并在养老服务智能化过程中加强政府和市场合作。

  在论坛期间,智能养老系列成果正式发布,《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显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目前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性别结构失衡,学历和智能水平偏低,人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智能养老背景下老年助餐研究》显示,智慧技术在提升老年人的餐饮满意度和用餐便捷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智慧助餐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数智化安全防护和医疗保障研究》对上海市老年人应急处理、社区医疗保障和代际照护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疗机构存在药品设备不足和个性化缺乏问题,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保健和慢病管理需求。紧急情况处理方面,社区医疗服务有待改善,邻里互助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老年人智能设备更新、维修问题有待改善。智能设备对家庭代际关系也有一定的改善。

  在采访中,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会长朱建江肯定了上海市政府针对老龄化出台的系列政策规划和方案,指出目前仍然面临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床位的空置率较高;养老服务机构还未建立起市场化的商业运营模式;较大一部分老年人缺少养老服务保障等。这是上海市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指出,目前供给端存在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和重概念轻产品导向,对老年需求了解不足、技术不完善、从业人员未适应智慧化趋势等问题,老年人需求端接受度较低。他认为,未来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应当转变服务理念,关注服务温度和老年需求满足,构建服务配套和闭环,并加强孝文化的弘扬。

  在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看来,未来,中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一本三主”的原则,即: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政府主导更明确、市场主体更清晰和社会主角更专业。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做到养老服务事业与养老服务产业“双轮驱动”“错位发展”“相互弥补”和“相互促进”。(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