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多举措推进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综合利用

发布时间:2024-11-21 23:18:31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网 西宁10月24日电 (孙睿 安培祥)记者24日从青海省海西州农牧局获悉,该局坚持普查、研究、推广多管齐下,摸出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素有中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海西州,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据介绍,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而柴达木盆地处于内陆干旱荒漠地带,主要以沼泽盐土、草甸盐土和残积盐土为主,由于土壤pH值高,碱化度高,物理性质恶劣,养分有效性低,盐碱空间差异显著,进行大面积改良和利用尤为困难。为此,海西州农牧局开展盐碱地专项普查,从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等因素分析盐碱荒(草)地开发潜力,经自然资源、农业、林草等部门反复论证,提出柴达木地区宜耕土地后备资源面积59.5万亩,人工改良草地建设面积150万亩。

图为德令哈万亩紫花苜蓿。(资料图) 德令哈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今年以来,海西州农牧局开展盐碱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及综合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建立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基地,海西州格尔木市采用“洗盐+滴灌”方式选育耐盐碱作物,种植的139亩油葵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海西州德令哈市采用“打井取水+漫灌洗盐”方式,对2000份燕麦品种开展耐盐碱品种筛选,出苗率达到20%。

  海西州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有选择地推广种植耐盐碱饲草,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在德令哈市建立科研示范基地2处,试验基地200亩、示范基地2万亩。同时在省内相关地区盐碱地上推广种植燕麦、苜蓿等耐盐碱饲草面积达4.5万亩,青干草最高亩产达到400公斤,盐碱荒漠地区饲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