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6:58:42 来源: sp20241226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许维娜)“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虽然总体数据超过普遍预期,但我们对此仍需要保持客观理性。”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首季答卷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蓄力待发”,这传递出了中国经济的暖意:当前,诸多积极因素为中国经济发展蓄势聚能,宏观经济运行边际改善,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转折点。
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反映的经济走势究竟如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增长6.7%。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制造业通常先于服务业复苏,投资通常先于消费恢复。”刘畅分析称,一季度制造业生产恢复喜人,但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完全消除,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需要时间。此外,制造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反差仍然存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也可能对制造业外需构成挑战。
如何看待宏观数据变化与市场走向?刘畅表示,宏观经济呈现积极态势,应理性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制造业生产的恢复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其通常难以被大众感知;另一方面,消费和房地产对大众感知宏观经济运行热度影响更大,但这两项尚未完全恢复。
具体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略低于不变价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3月份,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1.0%。
“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以接触型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市场恢复势头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仍未完全企稳,财富效应使得居民在日常消费方面仍较为谨慎。”刘畅表示,因此,还需客观看待个人对经济运行的感知与宏观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恢复状况之间的差距。
展望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刘畅表示,我国在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和强度的同时,还应将居民收入和房价预期划为重点,通过实质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居民收入预期的放大效应,这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居民消费心态、提升实际消费水平,从而使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固和牢靠。 【编辑:王超】